校园隐性文化的管理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校园隐性文化的管理论文

  摘 要 校园文化可按表现形式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校园隐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在分析了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隐性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功能的措施或建议,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隐性文化 问题 措施 管理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

  人们对校园文化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从校园文化的表现性来分,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二者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形成了学校存在的特色。外显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内隐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亦即学校精神,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是校园文化蕴涵的力量和涵义。 校园文化既具有教育性,还具有管理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隐性文化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因而也是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的教育性能够引起很多人的重视,但人们往往不重视或者忽视了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停留在肤浅的、表象的层面上,停留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和管理作用。因此,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每一个校园人,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和运用。

  1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者认识的浅薄和狭隘

  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辩证的统一,显性的物质文化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制度文化可以保证教学秩序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对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发挥着作用。而隐性文化正是在这些显性文化的强化、渗透、灌输中形成。显性文化推动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又反作用于显性文化,两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但是,由于很多管理者认识的浅薄和狭隘,割裂了两者的依存关系。具体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真正认识而引不起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或根本不了解其文化特点,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按部就班陈陈相因,不思改革创新,忽视建立本校特色,工作死气沉沉;或停留在美化环境、治理校园的浅层次上,不惜花大量的钱财搞绿化、硬化、房屋更新。譬如,现在很多学校在大量举债搞建设的时候,或将其它地方的建设情况生搬硬套嫁接过来,或仅凭管理者个人主观意志、爱好去行事,根本没有考虑自身文化背景、环境特点,使最能彰显文化底蕴、凸现校园特色、交融山水美景的校园建设显得杂乱无章。建设之后又管理不善,教育不到位,到处污水横流,乱涂乱画,造成自由发展、松散无格的校园文化形式。

  1.2 忽视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包括很多因素,不仅仅反映在表象上,主要体现在内涵之中。只有各部分共同发生作用,才能构成对人的行为、思想的影响,才能通过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和教育功能促进和保障校园显性文化的建设。每一个校园人特别是管理者,都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搞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不能有轻有重,不能有所偏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整体性出发,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但是,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忽视了整体性。具体表现为重显性文化,好急功近利;轻隐性文化,以为徒劳无功。究其原因,是管理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捞取政绩,或是管理者的更迭,或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短期行为,你有你的目的和做法,我也有我的目的和做法,莫衷一是。很多管理者不愿将力气花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长期才能见效的又确能发挥作用的隐性文化建设上,而愿意搞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物质显性文化建设上;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建设,搞学生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但往往只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忽视了这些工作本身蕴涵的潜移默化、熏陶内化的管理作用;虽然订立了规章制度,却总是不重视制订制度的连续性,不重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因时而变,因人而异,人治而不"法"治,甚至那些制订制度的人往往又是践踏制度的人。这些行为势必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失调。

  2 如何强化校园隐性文化的管理功能

  校园隐性文化是真正无声无息对师生员工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校园文化部分,是告诫人们如何自律的根本,是较显性文化更深层次的校园文化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因而校园文化的建设难就难在隐性文化的建设上。

  2.1 研究学校文化特征,整体规划,强化落实

  学校管理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在艺术的建设物质文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性功能的同时,精心的创造精神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功能。所以,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学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是相对不变的,规划的实施要有序性分段落实,重点强化养成。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真"和"实"上。"真"就是实事求是来真的,"实"就是认认真真落到实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的建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实施:一是重视基础教学,使文化课和专业课充分发挥起自身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而不能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能力;三是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的渗透,提出校训口号以及明确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促使师生员工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品德高尚,行为文明。

  2.2 以人为本,创造条件全员参与

  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且共同享受的,无处不在,它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安排自身活动、选择自身行为方式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性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着眼于学校的全体人员,要形成人人议论、人人参与、人人引以为豪的气氛,而不能只是少数人关注、部分人满意,更不能只是领导集体取得共识就行了。

  学校的每一个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学生的成才、教师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才能学识,而且取决于他所属的群体的整体效应。认识到了这一点,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宝塔式文化,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学校管理者是关键,他们是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起着示范、导向的作用。他们不仅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无私的宽阔胸襟、高昂的工作热情感染人、凝聚人、激励人、引导人,而且还要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要有集众人之智慧的思想作风,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倡导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可,从而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和群体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和集体的智慧。

  教师不但要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还要搞好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发展,校园文化才有生命力。

  2.3 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要并重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要突出本学校的特色。

  实践证明,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效率相当高;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生活,则永远提不起精神来。如果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中艺术地设计林荫小道、曲径水池、标语画廊、科学家头像、名人名言、科技景观等,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更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由环境入手,强化制度,建立导向机制,严格要求,落实检查,循循善诱,在"育"字上下功夫,倡导、强化、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必然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从文化渗透性上来说,个体要受到本群体文化的影响,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取缔消极文化的影响是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4 与时倶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尤其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不前进就会落后。校园文化也是如此,也必须与时倶进,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才能使校园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时代精神,确保持续不断地发展。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在设计物质文化建设和创建精神文化氛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校园文化的信息化和互动化,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成果,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劳动的结晶。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每所学校也都在不断给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增添者新的、深的内涵。每个学校还应该在协调建设校园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方面,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建设和创造自己独具特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并且不断加以充实和提高,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亮点,形成办学特色,为学校教书育人服务,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隐性文化的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校园文化的论文

2.校园文化的论文

3.建设校园文化的论文

4.小议阳光校园文化的建构的论文

5.小议校园足球文化的建构的论文

6.关于校园文化的议论文

7.关于校园绿化的管理规定

8.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模型探究论文

上一篇:探究关于文化理论深入发展面对的问题论文下一篇:关于人本视角下小学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