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合为时而教学科论文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和时事新闻,使语文阅读教学时尚化、时事化、生活化,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有效地践行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阅读教学时尚元素时事新闻联系现实融通生活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不管哪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有厚古薄今、爱素好古的特点。怎样来处理教材中那些“古色古香”的经典作品呢?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不可否认,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作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或者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都无不体现了知人论世的特点。但是,如果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知人论世这一层面,那就“未尝不本末倒置”了。因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换言之,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索隐”作者的身世际遇、喜怒哀乐,而是“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现实生活,联系现实生活,融通现实生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简言之,课文合为时而教。
为师者都希望学生达到“具明废寝,昃晷忘餐”的学习境界,也知道学生心理上的内驱力是达到废寝忘食境界的最重要因素。怎样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圣人的名言警句深中肯綮: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的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那么莘莘学子就会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乐此不疲,课堂教学就会卓有成效。
《山羊兹拉特》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充满童话色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简简单单而情深潭水的故事:在去城里的路上,阿隆与山羊兹拉特遇到雪虐风饕的天气,患难之中,人与羊相濡以沫,最后山羊的命运得到了改变——被阿隆一家当作了亲人。在教这篇外国小说的时候,笔者引入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一些元素,因为此动画片是今年最火爆的妇孺皆“爱”的影视作品。笔者先根据片头曲里面的一句歌词(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设计了一个问题: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我(兹拉特)只是一只羊”吗?讨论的结果是兹拉特“只是一只羊”。接着笔者趁机追问:在阿隆父亲的眼里兹拉特是一只怎样的羊?不难得出结论:兹拉特老了,挤的奶少了,兹拉特是一只“废”羊羊(笔者适时补充:这是卖羊的原因之一,也是小说的开端),学生听了乐不可支。趁着学生的乐劲,笔者继续提问: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我只是一只羊”吗?讨论的结果是“我”不只是一只羊,“我”俨然成了家庭的一员。笔者补充并提问: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羊”老“奶”衰的兹拉特成了阿隆家的喜羊羊,什么事情使“废”羊羊变成了喜羊羊呢?这就进入了《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话题以及本课文的核心内容:情感的蓄势待发即人与羊情感的酝酿过程。在赏析课文核心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引入了谢霆锋歌词“因为爱,所以爱”和涉及到张柏芝的“艳照门”。课堂上,这些时尚元素(或称之为流行元素)的巧妙运用契合了青年学生对时尚、流行东西特别关注的心理。这种“投其所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笑逐颜开、乐在其中,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引入时尚元素,更需要引入时事新闻。“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这是绝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真实态度及感受。事出有因: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太远,使学生觉得课文与自己的生活天差地远,从而对课文(特别是文言文)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囫囵吞枣,敷衍塞责,不求甚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生觉得课文是“清如许”的渠水,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有“源头活水”。语文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当然是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韩愈的名篇《师说》写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是一篇名副其实的“老”课文。“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师说》要批判的就是这种当时流行于士大夫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怎样使学生对这篇老掉牙的课文感兴趣呢?当时,网上有一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视频:这就是偶们的课堂。在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全能班”的地理课堂上,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左耳戴着耳环男生走上讲台摘掉老师帽子,向老师扔矿泉水瓶,最后竟然把手伸向老师的头部,做出打人的姿势。其他学生抚掌大笑,甚至肆无忌惮地助桀为虐。在上《师说》之前,笔者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讨论这段视频。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笔者适当的穿插一些厌学、尊师重教方面的新闻和网上流行的顺口溜,例如: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对我说声好∕我背着炸药包∕我要去学校∕我要把学校全部都炸掉∕我点起了炸药包∕吓的我赶紧跑∕我回头一看∕学校不见了。这样处理使学生知道,课文讲到的不良风气至今没有烟消火灭,反而越刮越烈;韩愈所批判的也是当今社会现在要批判的,韩愈想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大大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觉到课文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膜,使他们零距离地兴趣甚浓地学习、鉴赏课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根据课文的主旨适当地针砭时弊,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社会弊病,结合现实生活对课文进行深层的、生活化的解读。这样处理课文是为了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社会一种全面的、理性的、成熟的认识,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苏教版必修三选了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写于1911),其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期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市场初步形成,商品需求扩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从而进入社会化大生产时期。学生虽然学过世界历史,但只是蜻蜓点水,因此他们对《品质》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从而无法体会到小说主人翁格斯拉坚持自己的理想,恪守职业道德的可贵品质。温岭的制鞋业是比较发达的,横峰街道是闻名全国的鞋乡。笔者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横峰街道的同学为小组长,利用周末对横峰街道制鞋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鞋厂只是家庭作坊,不少利欲熏心的作坊偷工减料,用硬纸板代替鞋底,用人造革冒充真皮,生产出的竟是只能穿七八天的“星期鞋”。这次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了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种种弊端;使他们明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以高贵的精神给人类以希望。这样,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就会由衷地赞美格斯拉所做的靴子的高质量,赞美格斯拉高贵的精神品质,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课文的主旨,收到“潜移暗化,自然似之”的教学效果。
将现实生活中的时尚元素和时事新闻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是受白居易创作理论的启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著书立说者或教书育人者耳熟能详的,是真知灼见,是不易之典,浓缩了白居易创作经验的精华:文章应该为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反映现实而作;简而言之,文学创作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然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如胶似漆”,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与现实生活“如胶似漆”,使学生感觉到解读课文不仅仅是了解作者的生活,更是透视自己的生活。将现实生活中的时尚元素和时事新闻引入语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不是远离现实生活的千年古董,也不是毫无生机的一潭死水,而是贴近现实生活的不锈艺术,也是永葆生机的一汪泉水。这样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就会兴趣盎然,使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内驱力增强,从而化低效为高效甚至变无效为有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文合为时而教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4.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6.时而时而造句
8.时而时而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