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导入心理教育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导入心理教育论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与性格、能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而自身又充分地享受到自我发展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的人,而非培养仅仅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但在人格上却有缺陷的“专业机器”。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非人文学科的教育中,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意识,使专业学科教育显得十分冷峻,缺乏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恰恰是教育最温暖的部分,是每一个学生最渴望得到的东西。笔者从事过基础教育(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对两者有切身体会与比较,相对来说在中学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个人关怀,师生之间交流较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所掌握;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似乎仅限于传授专业知识,与学生的接触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之内。高校教师更多地被要求有“科研业绩’,因此更加剧了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剥离'这种不良倾向必须改变。

  其实,对心理教育的提倡古今中外均有渊源。孟子曰“仁者爱人”,“则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离篓下》)这种对人的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强调,实际上是对心理教育的强调。中国的古代教育具有浓厚的心理交流与人文关怀色彩,而西方的传统教育哲学也十分强调心理层面的教育,强调人的心灵发展。如他们认为心灵是对它所接触的任何事件或对象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一种积极力量,因此,教学的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去熟读大量的知识,不如说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知识的意义。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物,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成为均衡发展的、有容忍度量的、善于适应的人,并在身心方面能同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人的整个发展的同义词。因此,东西方的教育传统均具有人文关怀传统及把心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的渊源。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深感忧虑。如不久前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黑熊以作实验的事件,马加爵杀害同学的残忍事件,大学生因不适应住校生活甚至走上自杀之路等等。这些因心理扭曲而导致的悲剧提醒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任何一个层面的教育所应该特别重视的核心问题之一。除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及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之外,还应该将心理教育导入高等教育的课堂之中。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心理教育

  1.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方式对人的心态及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可分为积极的思维方式与消极的思维方式。有些人介于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类型偏向性。若干的实验及生活中的实际例证表明,具有积极思维方式的'人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成功的事业与更幸福的人生。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积极的思维模式。告诉他们如何面对挑战,克服挫折,并就发生的事件或挫折进行解释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感、挫败感。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克服与消极思维方式紧密关联的负面情感。鼓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对那些特别羞怯、自卑的学生尤加鼓励,只要有一丁点儿进步,即给予最积极的肯定与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即使是最差的、最胆怯的、最自卑的学生都能站到讲台上不同程度地用英语进行表达。学生的信心得到极大的鼓励与提升,与此同时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亲身体会让笔者深感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心理教育的可行性。

  2.将激励机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动机是一切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起因。

  动机在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激励便是用外因使学生的内因动机得到进一步的激活,促使学生的行为向目标行进。据笔者观察,如果说小学及中学教育激励机制运用得欠佳,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话,那么,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这更是一个薄弱环节。高校教师将知识传授作为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任务,这是观念上的一种错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学生人数太多以及与学生个别交流的时间太少等等。

  由于这一客观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更为重要。如果教师能多进行一些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就会发现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或是大学生,对教师的激励是多么地渴望,其产生的效果是多么巨大,尤其是对于那些差生。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与挫折,需要聚集心理能量与之斗争,作为外因的激励是增强甚至引发这一心理能量的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激励机制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思维深度与广度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增加学习的愉悦感。

  有时教师的一次表扬与鼓励甚至可以成为改变学生一生的转折点。笔者从事教育30多年间,深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同时也深感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机制的迫切需要。激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与心理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应自觉地将激励机制更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3.关注‘异常”学生

  教师如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一点关注,就会发现某些学生的异常思维与异常行为。对于出现这些苗头的学生,教师应主动与其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支持与帮助。笔者所教大学英语及专业英语班上曾先后出现过这样两个学生。一位学生在回答一个英语提问时,他的答案竟是他想尝试”(杀人)这个回答虽然看似是一个玩笑,却引起笔者内心的震撼。

  笔者从此关注这个学生,在课后也较多地与他交谈。后来,他奇特的想法似乎有一些改变。但两年后从同学那儿得知他退学了。另一修英语专业的男学生,平时性格内向,很羞怯,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鼓励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发言。但由于对其心理教育的力度与花费的时间有限,一学年结束后,他也退学了。

  这两位学生引起笔者的思考,如果多花一些时间与精九或多发动其他教师与该同学进行交流,对他们进行开导,他们很可能克服异常的心理,融入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由于前车之鉴,在本期的英语专业课教学中,笔者又注意到一位‘异常”的学生。为此,进行了较深入的交谈,并发动全班同学及研宄生与其进行交流,多给予温暖与帮助;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特别对其进行心理诱导、暗示、鼓励与支持,目前这位同学有显著的进步。

  心理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引发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把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与心理教育视为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导入心理教育。

【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导入心理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心理教育的论文

2.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论文

3.心理教育的含义论文

4.关于心理教育的论文

5.部队心理教育的方法研究论文

6.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论文

7.通识教育应流动于高等教育的所有筋脉论文

8.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上一篇:探析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下一篇:对培养新员工忠诚度的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