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现状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课时较多,分先秦两汉、唐宋文学、明清小说等阶段分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需要大量文史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很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等技巧,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及学生的高中语文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多数高考成绩偏低,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而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实训实践能力,理论课课时有压缩,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会觉得艰深晦涩,缺乏学习兴趣。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讲课时会有各种阻碍,如不能全神贯注地讲授某诗歌的思想境界及对人生的感悟,因为还要给学生串讲字词的含义,疏通诗句,关于诗歌内涵的讲授时间就相对减少,教师觉得这样的课堂没有激情、没有动力,更别谈成就感了。那么,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哪,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二、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重实践操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快发展给教育体制带来了很多变化,经济转型期间对技术型人员的需要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高职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重视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而像中国古代文学这样以传统文化知识为内容的学科不免受到一定冲击,课时就相应的有所压缩。而对于中文专业的同学来说,古代文学好像是一门与现代社会距离最远的课程,来自就业工作的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明显出现一种功利性,他们更关注与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渐渐消退。
(二)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对传统阅读方式带来冲击
20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兴盛,迅捷、便于沟通联系等优势被80、90年代的学生所推崇。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阅读很大程度上脱离书本,转而依赖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这样的阅读方式优点是方便、快捷,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但是因为有图像、有视频,有各种评论,人们在阅读之后就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因此阅读就流于形式,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传统阅读是基于书本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它能带给人丰富的思考空间,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各个朝代,不管教学内容有何变化,但是阅读和记忆文本却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深层阅读得到思想升华的一门课程。陈寿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曾言:“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可见,先辈们很早就悟出了古代文学学习的经验,那就是要阅读文本。如今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从小就受到图像阅读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而对于古文的之乎者也更是头疼,不阅读,不懂文义,何谈喜欢呢?
(三)教师教学手段的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潮流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在讲课方法上基本还是沿袭传统,以老师为中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的授课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长处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方便教师掌握、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有利于传授系统的古代文学知识。但是不足之处则是完全由上课教师主导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阻碍。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很明显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如今这样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古代文学育人的教学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教书育人。教书,是教会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而育人则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使学生耳濡目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国古代文学当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讲授古代文学,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诗词,教学生理清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更多的则是让学生在阅读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体会那些文人志士对家国的热爱,学习他们在逆境中仍然坚持向上的坚毅品格。让学生在圣人先贤的影响下,成就爱国爱家爱友的良好品格。如今,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困难和压力的承受能力相对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的讲授,让他们学习如何走出困境或者在逆境中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苏轼一生三次被贬,仕途堪忧,第三次被贬到遥远荒凉的惠州,苏轼也能够随遇而安,通达乐观,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他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就给我们一种心境豁然开朗,心灵得到净化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感特征安排教学内容,要对学生有所助益,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为重点。
(二)突出古代文学课陶冶情操和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朴素的哲学、美学等原理。教师授课时应该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也要传达一些朴素的哲学原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诗词可以让学生体验对称美和韵律美,中国古典小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或者王维的山水诗时,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体会空灵、恬淡的人生感悟,体验物我两忘的禅意,获得丰富且深刻的情感体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简单的一首七言绝句,蕴含了客观全面的人生哲理。告诉人们一个为人处事的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片面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三)利用多媒体、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改革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古代文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老师课堂的讲授,但是这种满堂灌的方式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另外,教师主讲,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消化那么多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好。当今的大学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应用较多的还是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应用相对不多。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完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微课等进行课堂教学,如讲授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可以通过制作PPT课件,插入朗诵诗歌、背景音乐及背景图片等,让学生在听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沉郁豪放风格,并通过表格等展示词人心情的变化,进而读懂词意。讲授《红楼梦》的语言风格或宴会场景,可以截取电视剧片段,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会,还可以讨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我们可以找一些洞庭湖和岳阳城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洞庭湖的辽阔和悠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传授古典文学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审美情趣。古代文学教师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不同年代的学生特点,有的放矢,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作者:齐海棠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探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