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的研究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的研究论文

  本文主要研究了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为统计学传统教学和互联网融合指引了方向,该平台的设计主要为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辅助功能。

  该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需求和教师需求,有了该平台能使统计学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己经从传统的单机模式转变为以全球互联网WWW平台为基础的新型服务模式。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次课题研究与实现是针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网站为核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等教育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网络立体化教学在高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开展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可以为各种教学活动提供平台。

  网络教学不但能够巩固知识,还能够解决因课堂上课造成的对学生个人辅导不足的问题,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提高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改善传统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单一的问题,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可交流的平台。

  同时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多,教师少”,“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不能转化成教学内容来传授给学生,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平台的设计

  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1]共设计三个子系统,分别为普通用户,注册用户和管理员子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网站发布最新的关于统计学的相关信息,普通用户可以在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并且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应章节的视频进行学习。

  而注册过的用户,可以在网上进行浏览信息和网上教程学习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参与辅导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作业与测试模块等等。管理员负责题库的管理和后台的管理。

  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普通用户子系统,注册用户子系统和管理员用户子系统。

  1)普通用户子系统。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浏览网上发布的最新的关于统计学的信息,也可以进行网上教学视频的观看,但没有其他权限。

  2)注册用户管理子系统。

  进入网站注册后即可登录网站进行学习,不但包括普通用户的模块,还包括辅导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作业与测试模块的使用和学习[2]。注册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与辅导教师进行超时空的在线交流,可以把自己对知识的观点及时反映给辅导教师,进行共同探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其中作业与测试模块,可以实现学生课后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功能,可以及时把测验结果报告给老师,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其中数据分析中心模块可以实现接收注册用户数据分析任务,当注册用户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分析中心模块与统计学教师取得联系,得到相应老师的统计学知识的支持,使疑难问题及时解决,使数据分析需求者受益于该模块。

  3)管理员子系统。

  管理员负责题库的管理和后台的管理以及用户权限的管理及系统的维护[3]。管理员可以对注册用户在在线交流模块中上传的问题或好的素材进行整合处理,并发布到平台,使平台的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管理员还可以对该平台进一步升级优化等。

  该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可以实现让同学“乐学,学会,会用”这一目标[4]。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实践能力,立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意识,促进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

  师生能够在网上便捷的浏览教学网站上的各种相关信息,以教学网站为核心,组织,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网络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全新的立体化考核模式,全方位的指导学生,使立体化的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

  并且通过留言板等互动模块,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在答疑区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形成一种交流互动。对于教师用户,登陆后的主界面围绕课程管理,进行课程的发布和修改,作业管理等。完成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论文以及实现平台。

  3 结论

  总之,该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需求和教师需求。本文主要研究了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为统计学传统教学和互联网融合指引了方向,该平台的设计主要为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辅助功能。有了该平台能使统计学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5]。

【统计学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运筹学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的研究论文

2.初探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论文

3.视觉设计中城市导向设计的研究论文

4.德育教学的研究论文

5.《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6.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7.《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8.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

上一篇: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意义与实践途径论文下一篇: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