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应用电子专业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1: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论文

  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初探

  摘要: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形成了许多融合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的新兴领域和新型产业,必然需要产品设备装配、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关键词:“双师型”队伍; 可持续发展; 整合教学内容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中职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工作。而当今世界正日益受新科技的冲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由于电子技术更新速度快,面临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的状况。本人从事电子专业的教学多年,鉴于以上所述实际情况,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过硬教师团队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取决于在校期间老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我们经常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与同行交流。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来为学生讲课,让学生认识到工作期间会遇到哪些问题及处理文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年选派1人以上在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进行培养,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深造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自我能力素质和教学经验,从而更好的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我校通过学习兄弟学校的改革经验,来反思我们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组织教师就如何实施教学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教师清楚的了解到教学的方向,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校已跟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也帮助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起学校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通过与企业签订合约,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提供良好条件。

  二、加强非认知技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充分地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此作为新专业开发和专业改造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办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应性。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为,中职学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水平比专业技能更来得重要,较多的大型企业和外企在招聘学生时把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道德修养水平被用人单位认为是第二重要的因素。目前大学生在言行上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在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在追求较高报酬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多一点奉献和对等付出的思考,跳槽频繁,不安心工作,不辞而别的现象越来越多。所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跟社会适应能力很重要,专业基本技能是中职学生在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是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中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中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新的就业形势要求中职学生在多样性、多变性的职业生涯中具备专业发展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逐渐表现出其优越性。

  三、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

  跟院校本科生比起来,中职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低点,理解能力弱。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又强,与过去学习的联系不大,学生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吃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鼓励教师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更容易让学生从课堂中获取专业知识,易于被接受。

  课堂上经常利用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准确定位,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对学习电子专业的兴趣,我向学生推荐“通信人家园”网上栏目,网络平台的信息量大,在上面可以进行有关技术方面的交流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力争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篇2: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论文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摘 要:以增强电子专业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针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尝试,并提出了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专业内容;教学改革;技能训练;技能考核

  近年来,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的“大众化非精英式”教育不但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更给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探索出了新的教学模式。

  一、与市场同步式的实践教学设计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职教系统的老牌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紧跟市场发展,市场需要什么,就开设相应的实践项目;从早期的电器专业,家电维修技术逐渐演变到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求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增删实习内容,及时更新实训基地、实验室的教学内容。

  1.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技能训练是对学生胜任岗位的基本能力的训练,通过电路分析、小电子产品制作、数/模电子等实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认识电子元器件,掌握仪表仪器的使用,学会判别元件的好坏和性能,掌握元件的焊接方法,掌握电子产品制作技能。同时要学会计算机操作及相应的常用软件,为专业技能训练作好铺垫。

  2.应用及创新训练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应用及创新训练是指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从事工作直接需要的技能,即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求根据市场的需求,侧重培养、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开设:电力拖动、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电路设计、PLC及变频器等实验。

  二、社会式的实践教学实现途径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根据社会的需求建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完成实验、实训和实习三大类实践教学。让学生不断在三大类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做”中“学”,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获得对岗位的初步认识,从而掌握应用技术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明白自己到底要学习什么。

  三、企业式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

  在考核上,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主要是考核实际应用能力、综合操作技能,并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认证。针对各门学科特点,按不同比例给予分值,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比例如下:

  项目1:焊接,分值比例:15%;目标:考核学生的焊接工艺、焊接熟练程度,时间:20分钟。

  项目2:元件的识别,分值比例:10%;目标:考核学生对电子设备中元件的识别及质量判别能力,时间:20分钟。

  项目3:仪器仪表的使用,分值比例:10%;目标:考核学生对万用表、示波器的功能及正确使用能力,时间:20分钟。

  项目4:电路组装和检修,分值比例:10%;目标:考核学生对常见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能力,掌握组装流程工艺的程度和检修能力,时间:4小时。

  项目5:电视机故障检修,分值比例:10%;目标:考核学生对电视机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能力和检修能力,时间:4小时。

  项目6:电力拖动电路安装,分值比例:15%;目标:电工工艺,电机控制、电路安装熟练程度,时间:4小时。

  项目7:单片机应用与设计,分值比例:10%;目标:考核学生对应用单片机综合开发能力,时间:一天。

  项目8:Pritel及EDA,分值比例:10%;目标:考核学生应用Pritel及EDA设计绘制、设计电路和PCB的能力,时间:一天。

  项目9:PLC及变频器应用,分值比例:10%;目标:考核学生设计、生产、制作产品的能力,时间:二天。

  总的考核时间为半个月,并要求前八项自己独立完成,其它项可分组合作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振海.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姜治臻.电器及PLC控制.高技术,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陆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 ISBN978-7-04-031914-9

【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2.电子专业毕业论文

3.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

4.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

5.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6.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7.应用电子技术论文题目

8.应用电子实习日记

上一篇: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分析论文下一篇:关于业务架构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