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执教起点的语文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何谓“本”呢?《现代汉语词典》中指“根本、根源”。“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体,它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以学生的认知为本,二是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才是目的和归宿。可见,课堂教学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赢得未来。

  如何把握好现在呢?我想切中学情尤为关键。从“以学定教”,到“备教材”,再到“备学生”,都是对学情把握的最好阐释。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就意味着一种不同的学情。当前,随着教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学生情况的更加复杂多元,关注学生、了解学情的方法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学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情”,其本质是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切中学情,不仅要关注学生,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具体地说,包括学生学习新知时所具备的认知起点、生活经验、能力水平、情意倾向等;学生未来的需求和当下的需求;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进步速度和学生的潜能。一堂语文课,文本细读仅仅只是前提,而读懂学生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读懂学情,才能让课堂彰显生命活力。那么该如何操作呢?

  一、找准起点,简单设计

  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十分重要。我们不能静止地看待学情,不能把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已知”,而应该形象地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胸,就像绘画上的“心像”过程。备课时,我们要学会动态关注学情,不仅关心学生知道什么,还要关心他们是怎样学到的,怎样从一个错误的理解变为一个正确的认识的。我们可以预测:学生对内容是否感兴趣?学习本课的最大难点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为完成教学目标哪些教学策略学生会感兴趣?……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阅读文本,会让我们对学情有更多的了解。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充分估计学情后,教师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简单,才会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抓住最根本、最精华和最能代表文章某一特色的某个方面进行设计。

  如《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设计,我引导学生基于内容的理解,去关注作者说明的表达形式,并有意识地进行言语实践、内化和吸收,使阅读和表达紧密相连,从而实现抓“点”(学习语言的例子) 画“圆”(言语本体实践)的效果。教学设计流程是这样的:

  板块一:由词引题,提炼研读主题

  1、出示词语:“千里眼”、“顺风耳”谈感受

  2、引导质疑,提炼主题

  (1)质疑课题,学文一、二段,再质疑

  (2)为什么20世纪一百年的科技发现发明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板块二:展开话题,体会表达方式

  话题: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上百万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一百年”?

  (1)品读“农耕社会”,朗读想象

  (2)了解“科技成就”,感受“科技魅力”实现语言迁移

  板块三:拓展延伸,引发探究兴趣

  1、展示十大发明成果,激发兴趣

  2、点题,交流梦想

  当然,对学生学情的预设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预设多条学习路径,顺学而导,这样能让我们游刃有余,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效果。如《灰雀》一课: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一知识点的问题分层提出(基础问题、拓展问题、延伸问题),让学生选择回答。这样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会让课堂呈现“百花盛开”的局面。如:

  ○你是不是一个精明的侦探?如果是,请判断他的去向?(基础问题)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找到蛛丝马迹的?(拓展问题)

  ○请你评价列宁和那个小男孩。(延伸问题)

  一篇课文,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选择、也只能选择特色、精华的一两个点简单进入,设置问题和任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当然,我们选择的入口、问题,必须是适合学生群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容易完成的。

  二、切中学情,顺学而导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生本”理念呢?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切中学情,顺学而导”。“切”源于中医,即“望、闻、问、切”的把脉。“切中学情”,则是指找准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要素,以课标为目标,明白他们“现在在哪里”、“现在想到哪里去”。

  许多老师常用“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等现状来描述热情高涨的学情,也有人这样形容:“心领神会、豁然开然”。教育家孔子更是把握学情的高手,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就是通过对学情中的“愤悱”信息来捕捉学情,以实现启发教学的最佳效果。可见,对学情的把握既可以从学生表情中识别信息密码,也可以凭着教师课堂的敏感性和驾驭能力来调整。

  周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流动的行程,新的学情也会在这过程中不断出现。教师若不及时捕捉,就会转瞬即逝。所以,在流动的课堂上捕捉动态学情尤为重要。通常的方法有察言观色、耐心倾听、巧妙引导、有效追问等。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一位老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词句体会。在交流中,有了下面的生成过程: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爱钱如命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个吝啬的人。

  生:老师,我认为他不是个吝啬的人,而是个节俭的人!

  师:哦,你的理解很独特,还能大胆的说出来,勇气可嘉!严监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细读课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个理由,辩论辩论好吗?

  生:我认为他是个节俭的人,因为写他临死前害怕两茎灯草,直到妻子挑掉一根才肯断气。他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一点灯油给子孙。

  生:我反对,严监生已经病得不能说话,是个快死的人。按常理人死前都要表现出对亲人的牵挂、留恋,但他大侄子等人问他是否牵挂什么人时,他都闭着眼睛摇头。可见,他死前根本没有想亲人,只想着两茎灯草。这还不吝啬吗?

  生:临死前挑掉灯草,节省的灯油他也享受不了,还不是典型的吝啬吗?

  生:“节俭”指“用钱等有节制”,而吝啬是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务,当用不用”。我觉得作者笔下的严监生是个反面人物,其性格应该是吝啬。

  师:是啊!严监生临死前没有表现出对生命的留恋,对亲人的眷恋,心里只想着那油灯里的两茎灯草,这能叫节俭吗?

  生:不能!

  这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了个性化理解、判断:节俭的人。显然这是错的。但这就是学生的实际学情: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积累不多,透过文本抓住实质的能力不足。在教学时,我们不能违背实际,迎合学情。这位老师通过引导细读、适时点拨发问,巧妙地化解了负面学情,学生的知识、情意得到了实质的提升。

  “切中学情”不仅仅是尊重学生,更要耐心引导,“切”之有角。在教学过程中,“顺学而导”也不是无限度的“顺”,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应该 “顺”而有度。

  三、反思学情,突围局限

  由于课堂特教学的特殊些,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对学情把握不准,或视而不见,所以,课后需要我们积极反思。如他们学得气氛怎样,参与程度如何?他们的回答是否让人意想不到?他们会有什么新疑问?……反思学情只有与交流心得、调查反问、阅读日记和作业设计批改、结合起来,这样获得的学情信息才会更加全面、准确。积极反思新学情,能有效突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五年级学生作业设计为例,为了突出自主性,我充分估计学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具体情况如下:

  (一)自主作业

  1、概念界定:自己给自己设计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仅供参考。

  2、申请条件:学习基础扎实,有能力安排自己学习时间,每周能提交三篇以上作文,并在下周一按时递交自主作业的同学均可申请。

  3、内容参考:超前学习、单元试题编写、课外阅读、坚持练笔、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亲近自然、家务劳动等。

  凡符合条件,申请后与家长商议、设计自主作业内容,经家长、老师同意方可实施计划。时间段通常以月为单位。

  (二)套餐作业

  套餐

  作业

  常规作业

  1、每日大声朗读课文10—15分钟

  2、每日阅读摘记语段100字左右,尽量背记(预习、练笔日除外)

  3、每周周记一篇;背诵古诗词两首

  4、每月阅读两本书,做好读书报告单

  5、每学期编写一本作文集

  单元预习

  套餐A

  1、通读单元课文(2-4次),浏览综合实践练习内容等;

  2、划出课文生字新词,给认读字注音;

  3、仔细阅读句段,提出疑难问题;

  4、查阅工具书,理解部分词句;

  5、收集、整理部分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弹性要求)

  套餐B

  1、通读单元课文(2-4次),浏览综合实践练习内容等;

  2、划出课文生字新词,给认读字注音;

  3、查阅工具书,理解部分词句;

  4、阅读《语文新天地》或《配套语文同步阅读》主题课文

  课文预习

  套餐A

  1、读课文,联系课后题,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2、给课后认写生字扩词2次;

  3、摘录课文精彩句段(不少于100字),力求熟读成诵;

  4、通读《词语手册》,积累重难点词语(表注、选择),完成相关习题;

  套餐B

  1、给课后认写生字扩词2次;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超过100字,可列表格、提纲);

  3、写写课文的读后感想(要求150以上);

  4、默读《词语手册》,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阅读

  套餐A

  1、摘记文中好词;

  2、摘录文中精彩句段,力求熟读成诵(不少于100字),并选其一句仿写;

  3、概括课文内容(不超过100字,可列表格、提纲)

  套餐B

  1、摘录文中精彩句段,力求熟读成诵(不少于100字);

  2、写写阅读后的心得感受(要求200以上)

  总之,生本化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学生的学习通过对话、沟通和互动,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以保证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性。教学活动惟有走进学情深处,,我们才能聆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也惟有顺学而导,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教师灵动的实践智慧。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学情:生本课堂的执教起点,小学语文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本课堂的执教起点的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1.生本课堂的执教起点小学语文论文

2.基于课程与教学再造的生本课堂转型论文

3.一节生本课堂的教学反思

4.关于走向生本课堂的论文

5.生本课堂初探小论文

6.生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7.关于生本课堂的教学论文

8.颐和园生本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上一篇:你在什么时候最难过,最痛苦散文下一篇:生本课堂的执教起点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