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但目前的现状是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又有缺失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原因,论证了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一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专业课 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方式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1.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多个方面。
2.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心理方面的养成过分依赖理论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内容过多强调理论性。人文教育工作者过于寻求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宏大,评价机制不与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只是倾向于解决一般的道德认知,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教育不能贴近高职生的生活、不能贴近社会发展的变化、不能够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校园里无论是课堂上“两课”教师的长篇大论,还是课堂下辅导员的滔滔不绝,大都是知识的传授和说教,理论宏大而收效甚微,造成“空对空”的尴尬局面。
二、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的可行性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这二者的紧密联系为人文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的进程提供了可行性。
其实,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凭某一门课、某一个机构或某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观上师生都很重视,客观上这些课程有相对较多的课时量,因此,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其优势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由此,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此途径得以加强。
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1.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加强针对性,顺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现代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而且更需要员工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团队意识等。那种只有一技之长而德育素质低下的人员已经被排除在企业的选择之外。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重技能轻德育”倾向,片面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所以,在校企合作中,学生远离学校到不同的企业去实习实训,校企各方应在学生的德育工作方面真正的合作起来,避免出现所谓的德育“盲区”。
比如,有的学生个人素质很好,在专业技术方面很是精通,算的上是行业中的能手,但是,当他到了某个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只想一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单打独斗,那么,势必会被凶猛的竞争浪潮所吞没。必然的,最终也不会得到企业的青睐。由此看来,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要深入持久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一定要加强针对性,顺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注重加强学生的抗挫折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抗挫折力——也就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抗挫折力的大小,同人的经历有关,也同人的意识、意志有关。一个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意志比较坚强的人,在同样的不如意面前,他的情绪波动相对就比较少,挫折耐力则相对比较高。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际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的创造一些机会,对学生进行挫败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观察、研究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3.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动的个性,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使受教育者无批判的接受某种固定的价值体系,过分注重培养对象的标准性与统一性,却忽视了对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客观上产生了束缚受教育者思想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几乎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作为新时代的骄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影响和冲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多元化;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社会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他们思想的多变性;社会生活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现代科技传媒的多样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现状,使高职人文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丰富学生生动的个性,充分展示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其自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理工科基础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可行性浅析.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
[2]田翠英.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现代企业文化,2008,(19).
[3]探讨高职院校德育改革.广州,2009.5.11.
[4]吴兴富.整合构建高职德育目标的原则.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5.人文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