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要想达成教学目标依赖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与教学资源同义,即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也就是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等的总和。笔者认为基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广义的课程资源更适合思想品德课。

  本文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爱我校园”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为例,就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也不提倡完全摒弃教材,重新构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应立足于教材,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补充、拓展、完善乃至重组的创新性使用,尝试从多种渠道的课程资源出发进行设计,权衡、挖掘,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根据课程标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中“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笔者在尊重教材所涉及的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对“爱我校同”一课的教材进行了创新性使用。(教学论文 )本课的设计围绕校庆140周年展开,具有时效性,以“爱我校园,争做优秀汇文人”为本课的形式和逻辑主线,确立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校园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一种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2.理解“汇文人”精神的`涵义;(二)能力目标:通过与优秀的“汇文人”相比,找到自身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能够自觉地将爱校情感落实在行动上,从身边具体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在认知中激发爱校情感,由情感产生自觉地爱校行动,以实际行动维护学校的荣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校为家,为校增光。

  二、立足学生,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体现的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学生是学习主体,课程最终的落实者,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更具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对学生的兴趣、差异以及其已有的亲身体验的开发与整合就能形成巨大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亲身体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强化各学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开发”。围绕校庆140周年,学生在美术老师的倡导下,开展了“爱我校园之校园摄影大赛”;在校团委的倡导下,开展了“爱我校园之我最敬佩的老师”的征文,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这两个活动。笔者将这两个活动设计到课程当中:选取从学生的视角当中拍摄到的校园的美景——清晨的天文观测台、庄严的教学楼、崭新的操场、充满神秘色彩的生物走廊、满藏书籍的图书馆、悠悠岁月的老校门、生机勃勃的花草鱼虫以及具有人文特色的“羊圈”,通过学生自己的摄影作品,使学生从感官上体会汇文校园环境的特点——具有人文特色的“美”;接下来设置问题“你最敬佩哪位老师?为什么敬佩他(她)?”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通过学生对他(她)所敬佩的老师的描述,教师从师德、教学方法以及业务水平等方面归纳得出我校优秀的师资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

  播放学生在这一年当中所参加的校园内外活动的照片,设置问题“在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平台供我们成长呢?你在这些活动中收获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实践当中,有的学生提到,她参加了校学生会,自己的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还有学生表示,通过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信心得到了加强,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得到了增强。其中,初二(三)班的吴雨桐同学因为代表学校参加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央电视台、比利时大使馆共同发起在全国开展寻找“超级丁丁迷”的阅读推广活动,获总冠军,于2010年5月14日-21日,作为中国“丁丁迷”的代表,跟随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日出访丁丁的故乡比利时。雨桐同学对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使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有更深的体会。学生的认知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动态生成的“个体资源”,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等资源启迪学牛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㈩发,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校园文化的大概内涵,突破了对“校园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对学校的感性认知上升为对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其自身成长的产生积极的影响的理性认识,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初步激发了学生的爱校情感,为“将爱校情感转化为自觉的爱校行动”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彰显特色,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硬件资源、历史传统和教育教学理念等文化资源以及特色的活动资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优势,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爱我校同”这一课。

  汇文中学是具有百年历史、声名显赫的老校,学校的文化积淀很深,培养出了一大批各行业的拔尖人才,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悠久人文传统,彭雪枫、张学思、张克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大珩、王忠诚、贾兰坡、林同炎等三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学家启功、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都是汇文的杰出校友。汇文丰富的校史资源,为这一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那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就可以花力气向这个方向努力,结合学校资源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情感,进行“立体开发”。笔者在上此课之前设置了一个实践环节——参观校史馆,帮助学生了解汇文的历史,认同汇文,理解“汇文人”精神的涵义,激发爱校情感,许多学生参观完毕后,激动地在“留言簿”上留言,发表白己的感想。

  笔者及时捕捉学生们的心理感受,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通过对学生们反馈回来的具有典型性的杰出校友事迹的分享(唐耀昆、谢勘二君、王忠诚院士、启功先生等),从而使学生列“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汇文人”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并设置环节让学生交流参观校史馆后的感想与心得,在认知中再次激发爱校情感,许多学生都谈到,同样都是汇文的学生,校友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校争光,我也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学校做些自己的贡献,为学校增光添彩。

  如果接下来“学以致用、情感升华”的课程环节仅仅设计为——为了实现为学校增光添彩的目标,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怎样做,容易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学生泛泛地谈,空洞地“完成”教学目标;还有一种可能,有些学生也许会认为那些都是名人的事迹,遥不可及,我一个普通人做不到,进而完不成教学目标。笔者在处理这一环节时,选取了我校日常德育工作中积累的素材,一名普通在校学生的背影照片——他左手半举着食物、右手握着操场人口处的栏杆,脚旁边放着许多饮料瓶子,规规矩矩地伫立在操场的人口处,等待着……在几次的课堂实践中,当这张照片出现时,学生们都会发出惊叹声,惊叹于这位同学能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思着自己的行为,因为大家都熟知学校的操场和体育馆是新建的,为大家提供了运动的场地,但是这些设施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所以,学校规定不能带饮料和食物进操场。这时,结合上面分享过的杰出校友事迹,适时地出示问题“和这些优秀的‘汇文人’相比,你还有哪些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请同学们将你的想法写到“行动卡”上,(几分钟后)请大家来交流一下,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谈到“作为一个汇文人,就算做不到监督别人不把食物和饮料带进操场去,也要自己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校规校纪。”有的学生谈到“和优秀的汇文人相比,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在行为上缺少执行力”等等。

  从课堂的反映来看,学生都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不足,要求改正,意识到爱校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很宏大的事情,也许不是长大后的功成名就才叫为母校增光,而是从现在做起的具体小事,改掉自身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不断努力就是爱校,突破了教学重点,同时使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与每个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较高效地落实了下去。课下与学生交谈,学生谈到,原来总以为爱校、为校增光是一件宏大的事情,离自己很远,所以没有想过去做些什么,通过上这节课,发现其实自己每天的成长与进步、遵守校规校纪、爱护公共设施就是爱校,如此具体可行,要努力争做优秀汇文人。

  由此可见,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更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时效性,也就是说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选择不能太陈旧;一个是实效性,也就是说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需要精挑细选,才能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不至于使课程陷于空洞的说教之中。

  思想品德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对其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在吃透课标、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学论文 )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补充、拓展、完善乃至重组的创新性使用;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开展教学活动,并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和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学校资源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等,从而使课程资源在课堂实施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价值,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3.思想品德课堂的设计教学论文

4.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式课堂教学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模板

6.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7.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8.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

上一篇: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启发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