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重要性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养生,多在保养肉体以保长生。一定不会忘记,不丹王国的每一张笑脸,他们淳朴善良,待人热情,一旦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快乐、幸福时,他们总会说:“我们世代都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很快乐。”而这“一直”又代表什么呢?那就是,他们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善良、内敛的天性,那么他们即使贫困又有什么呢?幸福和快乐可是金钱无法换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性未泯灭,根据09年最新寿命统计不丹已经成为世界上长寿的国家之一,长寿率并且超越了日本。这样,谁还看不到保持天性的作用呢?保持天性,要求我们,不为世事所烦恼,就像过去一样活着,用最自然的天性面对多变的世界,何乐而不为?

  诚然,天性不灭是修养个人的最基本的方式,但是,人生一世,人与人一定会擦肩而过,更不要说促膝而谈,寻觅知音了。磨砺心智在这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在此总结了一番,就把它称为人生六义,即:尊重、信任、理解、倾听、交流、帮助。于此,对待陌生人、过客,还是朋友,最终到自己,实为磨砺。

  尊重的第一要义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尊重就是“尊敬并且重视”,也许对待陌生人和过客不一定要我们过多的尊敬,但是重视是一定要有的,重视,其实就是在认同“天赋人权”,这是待人待己的重要环节,往往不尊重别人的人不会被别人尊重,那么连自己的权利都随意糟蹋的人呢?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轻佻对世,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说来,这第一步需要人与人互相地配合才能达到。这世上没有完人,我们只能努力去靠近“完人”的标准,可却终究奈它怎何!所以,也就没有完全愿意尊重别人,而不求得被尊重的人,倘使这么做,不也太低三下四了吗?

  信任,我则认为是“六义”中的重要环节,这种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心明、眼清”的基础之上,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用心感受、用眼分辨与我们交往之人的性情,“日久见人心”,常言是这么说,其实“日不久,也可以见人心”,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交往的感觉,是种预感。子期伯牙共赏高山流水,正是如此,一曲既成,而二人已成知音。这就是人比动物高明之处,人能够明断好坏,如果是意趣相投的好人,那就相信敢于付托;如果是志趣不合,那就不一定信托,但最起码一定要有尊重。但要这么说,既然已经相信敢于付托的人,一定可以称得上朋友了;相对地,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一定要信任。

  理解,是更进一步的朋友之道,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理解对方,要求互相退让。“宁退耕墙不毁情谊”成为千古佳话,在这种递进的过程中,就是磨砺心智然后走向成熟的表现。对待自己的要求,要及时审视是否太过分,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尽力满足。倘使双方都这样做了,朋友之情真真好于手足。

  倾听,则很难去解释,但是却最容易做到,倾听要用心跟着说话人去走,情感相一致,直到入境,那么自然二者相结合,产生共鸣。也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首先克服自我为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不要激动: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而产生激烈的争执。要仔细地听对方说些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尽量不要边听边琢磨他下面将会说什么;问自己是不是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这些固然是理想状态,但绝对不是死板的规矩,有人按照这些完全做,反而失去活力好象无生机的死物一般,所以倾听不是死板地听,而是“听见”甚至要“听懂”。

  于是我们砥砺自我,舒服地活着,与朋友沟通交流、提供帮助,这两要义并无太多解释,但是倘使这么做必须学会倾听:

  1.要体察对方的感觉。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愈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愈不会彼此沟通。体察感觉,意思就是指将对方的话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并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2.要注意反馈。倾听别人的谈话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你不妨这样:“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你对他的了解,就要进入积极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3.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个别枝节所吸引。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误解。

  4.要关怀,了解,接受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于是,我们的心智是这样成熟起来的,也许走入社会还需要责任,把它加上,肩头好象更加重了,而心情反而是轻松,这就是养生的最佳境界。庄周磨砺心智修养性情,百年而去;孔孟尽责育教,修养品行,古稀、髦耋无疾而终,古代的圣人,养生终年,到底是哪里做得更好一些,那么其人一定贵在德、行。

  所以说,养生保在天性、磨在心智,苦在皮肉。

【关于养生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1.审计的重要性论文

2.关于养生句子60则

3.朱权以道养生思想简论论文

4.论文:养生是个系统工程

5.关于养生的句子

6.关于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重要性论文

7.关于诚信的重要性的议论文

8.诚信的重要性论文

上一篇:诚信的重要性论文下一篇: 论文题目的重要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