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急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内科急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32例。年龄16~62岁,平均(39.3±8.6)岁;男82例,女50例;工人46例,农民59例,干部17例,学生3例,其他7例。心血管疾病86例,呼吸疾病18例,中毒15例,内分泌疾病10例,其他2例。住院时间18~35d,平均(27±7.8)d。纳入标准:①年龄>16岁;②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独立阅读问卷;③无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①年龄≤16岁的少年儿童;②昏迷及其处于精神病发作期的患者。

  1.2测评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2],由Derogatis编制(1975),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五级评分,其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0.01)。该量表能较准确地评估患者自觉症状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由经过培训的两名内科主治医师进行评定,评定前,对所有受试者阐述测评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合作。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填写的方法。所有受试者病情稳定后,进行问卷自评,问卷答完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32份,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输入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进行t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CL-90测试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表1结果显示,急症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躯体因子、强迫因子、抑郁焦虑因子以及恐怖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2.2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以SCL-90单项分≥2视为阳性为依据,132例急症患者中阳性项目数为(28.67±25.32)条。132例急症患者中,有122例SCL-90因子分≥2,占92.4%;有85例因子分≥3,占64.4%。一例患者可能有一个以上因子分≥2或≥3,提示有92.4%的急症患者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64.4%的急症患者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3讨论

  本调查结果证实,内科急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正常成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症状、强迫、焦虑、抑郁、恐怖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不良心理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社会生活。文献报道[3],凡是短时间内发生或加重的、意料之外的、渴望紧急就医的患者,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以促进个体进入急症情境,并自认为身心健康遭遇威胁,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反应,甚至造成机体持续的应激状态,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控制,可加重病情,也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对急症患者施以先进、有效的诊治措施同时,也应加强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个体化。

  实施心理干预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给予各种形式的关怀照护行为:关怀照护是一种治疗行为,提供的关怀照护可达到保护及促进人类健康[4]。关怀照护行为体现在各个方面,既有生理性照护,又有心理性照护,更有灵魂性照护,融入人文关怀意义深远[5]。因此,实施关怀照护行为时,首先要给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与患者交往时,态度应和蔼诚恳、语言贴切。其次,还要宽容、理解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因为急症患者大多情绪反应强烈,甚至可能在应激状态下出现某些丧失理智的行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同情心,能理解和体贴患者,不计较其情绪冲动,能耐心地诱导和抚慰患者。同时,医护人员本人应冷静、自制,做事有条不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患者的情绪不好而丧失耐心,在治疗过程中做好解释。②因人而异地给予心理照护,因为心理应对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对同样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

  所以,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③了解和掌握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侧重点地给予心理干预。由于急症性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焦虑和抑郁,干预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积极进行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减少患者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发生[6]。④兼顾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在做好患者心理干预的同时,依据家庭治疗的理论[7],即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对象。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干预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减少高情感表达。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家庭内各种压力,让患者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这样,对患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

【内科急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烧伤患者中心理护理干预论文

2.血透病患的心理干预论文

3.心内科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探究论文

4.关于PSD病患的心理干预论文报告

5.高血压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论文

6.心理干预中声乐教学的作用论文

7.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作用分析研究论文

8.心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的运用论文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培养探讨的论文下一篇:妇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