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用性论文
一、巧用生动语言加料,让学生调动起来
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怎么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效果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结合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力求语言形象生动、语气多彩感人。使用生动的语言,配上适当的动作,甚至来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良好的自主学习状态中。如果不注重语言语气,干巴无味,平淡无奇,台上教师再怎么讲,台下学生也很难调动起来。在讲数列求和公式时,笔者给学生讲了高斯小时候的故事:有一天,教师出了一道题,1+2+3+…+98+99+100=?教师话音一落,全班学生迅速地计算起来,唯有高斯盯着题目还在思考。笔者边讲边做思考状,并继续往下讲故事:不一会儿,高斯就算出了答案,全班学生惊叹不已。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高斯是怎样很快算出来的吗?这个故事把全体学生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让大家很快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就基本记住了数列求和的公式。在区别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用押韵的排比句解释:“长度表示一条线儿,面积表示一平面儿,体积表示一个块儿”,夹杂手势来比划,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效果不错。
二、巧借电教手段充电,让学生投入进来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动静结合等诸多优点。比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很难理解将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这时,就可以用课件形象地演示拼的过程,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思考: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等于圆的什么,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主动地去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进一步加深了记忆。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恰当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
三、巧增趣味活动调味,让学生兴奋起来
小学课程中语文和数学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将不少语文知识融进数学教学中,使数学知识通俗易懂、锦上添花。如教《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为了让语文成绩见长的学生一展他们的风采,在练习中,笔者设计了“成语中的.百分数”一题,即给出一些成语,让学生用百分数来表示,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纷纷举手,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巧做群体练习固本,让学生齐动起来
练习,是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由之途。但机械、呆板地大量做题,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时间久了,学生就可能失去数学学习兴趣,甚至是厌倦、抵触数学学习。因此,设计练习时,除了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外,还必须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在《数的整除》一章的练习课上,笔者提问学生时,不叫姓名叫学号:“学号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的,请说出24的最大约数”;“请4和6的最大公约数说出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等。每当老师提出一个学号,全体学生都会积极判断是不是叫自己,把单纯指名变成了群体思维,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都能主动思考教师的提问,还提高了练习密度。又如,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这一课的练习中,把全班学生分成六路纵队,让一名学生说一个数对,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每位学生都要想自己的位置该用哪个数对表示,这样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了。小学数学,把有限的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想办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上能“当家作主”,让孩子们乐于主动地、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去探索,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的喜悦。
【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用性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