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论文关键词]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我国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高职高专院校每年给社会提供约二百多万名毕业生,但是“技工荒”的问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是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事无人干”;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困难,“有人无事干”,这一对矛盾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一个警告,是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供给结构的质疑。引起这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目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行革新。在充分了解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需状况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载体、能力核心——项目化课程改革

  高职的课程改革,经历了校企联合开发高职教学课程,引进国外能力本位的CBE理论和DACUM课程开发方法,前后作了大量的改革和建设,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这种开发方法基本明确了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但由于没有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使提炼的工作任务模块又不自觉地回归到原学科化的体系之中,没能构建出职业化的课程。

  在批判继承CBE理论和DACUM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学院启动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如何转变高职教师的职教观念?如何提高高职教师的职教能力?学院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五结合”的途径,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个体探索相结合,观念转变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课改实践与课改测评相结合。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理念,对自己任教的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重新设计,包括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培训和实践,先后有173人通过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其中167人合格通过,64人获得优秀,通过率达97%,优秀率达37%。在教师职教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学院及时启动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目的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首先是依据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要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并依据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能力培养与发展阶段,以学习内容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进行课程序化,形成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其次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学习情景(章节),学习情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顺序排列,各情景需要的理论知识按知识体系重复性逐步递减、层次逐步上升原则穿插其中。经过开发的课程体系完全打破了学科课程的束缚,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高等性。

  二、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

  传统教学推崇权威型知识观,注重知识体系的呈现,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教学成为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职业教育最初也没能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学”“课堂学理论,实训学技能”成为职业教育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抹杀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不断遭到人们的批判。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批判反思的过程中,行动导向教学应运而生。行动导向教学推崇批判型知识观,主张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尊重体验,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被视为主动追求成长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学院在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全面推行行动导向教学,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以《网站前台设计》为例,为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反复训练,知识能够反复应用,项目经验等职业素质能够得到不断的积累,课程团队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按网页设计师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以企业宣传类、IT技术支持类、资讯类等网站建设项目构成学习情景。以这三个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项目需求分析→网站框架界面设计→网站素材设计与处理→标准化网站页面制作→网站测试与发布”等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能力、知识和素质三方面的考核融于项目完成过程中。每个教学主题单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实施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通过完整的项目训练,学生不仅建构了职业知识,提高了职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了与人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展技能、亮风采、促教改——学生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通过技能大赛,不仅能够促进办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作为行业技能大赛较早的发起单位之一,积极地为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搭建平台。2005年11月,“鸣远杯”全国首届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工技能大赛在学院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举办的化工操作技能大赛。大赛制定的化工操作工技能评价标准得到了参赛院校的认同,石油与化工高等职业院校以此作为教学使用的学生技能考核参考样本。建材、机械、电子等行业的技能大赛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远。学院专门建立了技能大赛的相关制度,激励和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在学院的重视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在近四年举办的国家、省、市级各类大学生比赛中,共有两百多人次获奖,特别是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9个,二等奖4个。

  四、自主创新、方法先行——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

  创新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传统的创新理论及方法非常多,近300种,如常用的有试错法、头脑风暴法、形态分析法、属性列举法等。但这些创新方法都过多依赖于人的心理因素,其过程具有很大的无序性、随机性和偶然性,难以寻找其规律,大多数人很难学习和掌握。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提供了突破思维惯性的`方法、技术预测的工具、解决问题的系统化方法等,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创新效率。因此,在高职创新教育中引入TRIZ理论,进行创新理论教育,将是当前高职创新教育改革中一条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径。

  学院在引进与推广TRIZ理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1.教学实践。面向全院开展TRIZ理论与创新技术公共选修课,让每一位对创新感兴趣的学生都有机会学习TRIZ的基础知识和典型案例,为应用该理论来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打下理论基础。本课程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将TRIZ理论与实践进行一体化教学,把理论知识贯穿到教学案例或工程实践问题中,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形象更生动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上学生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跟随教师解决一些工程实际的发明或创新问题,真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学术讲座。TRIZ理论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分批开设学术讲座,将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应用案例以学习模块的形式讲授给学生;院长带头开设讲座,分别向教师与学生推介TRIZ理论,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学习与研究TRIZ理论,努力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邀请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与专家来校作TRIZ理论学术报告,介绍国内外TRIZ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3.创新与发明科技活动。学校为有志于发明创新的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发挥他们创新潜力的空间,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和大学生创新社团,由教师带领小组或社团开展创新活动,利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对生活中的工程技术系统或产品进行改进。对符合实际产品质量和用户需求的改进方案,支持学生申请专利,并设立专门基金予以资助。

  五、自主开发、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备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是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本建设;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学院充分利用学校智力与知识优势和企业技术与职业特长,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体,对基地实训装置实行自主设计、自主安装和自主调试;对整个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和校企合作共建。根据行业生产特点,学校组建了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开发建设团队,自主研制具有行业特点的、适合于学生操作训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训装置,自主开发专业技能实训装置,自主设计安装综合能力实训的生产装置等。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通过开发与利用企业资源,实现校企共建。其共建方式有:首先,企业技术专家参与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从建设方案的制订、实训项目的论证、实训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与验收都容纳了企业专家的智慧和职业优势。此外,企业向学院无偿提供项目建设所需设备、仪器与仪表,学院在实训场所为企业作产品展示和企业宣传。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论文

2.关于高职语文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教育论文

3.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的分析论文

4.关于高职教师项目课程改革论文

5.高职高专儿科学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6.高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论文

7.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8.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上一篇:信息检索教学应用影响作用研究论文6篇下一篇:大学生商务礼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