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论文

2020-06-27实用文

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论文

  班级是现代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当前大学班级却呈现集体凝聚力弱、同学缺乏深入沟通与主动交往等特点[1].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困境,而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也基本相似,所遇到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如果能在班级管理建设中有针对性的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整个班集体成员为辅导对象,利用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不仅会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使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共同成长,还将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1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内涵。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是辅导教师运用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班级内同学的人际互动,运用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活动,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预防并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活动[2]1907年美国爱荷华州山德瑞比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被视为班级团体辅导的最早尝试,20世纪30年代基本遍及全美各地。而在我国起步较早的是台湾,在学习西方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目前发展也相对成熟。在我国内地,江光荣等人提出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模式设想,以发展某一心理品质或解决某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目标。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首次提出要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预示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入课堂,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

  2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辅导形式。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范,其内部充满了同学间的互动,有着良好的动力系统,具有有别于一般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2.1 辅导对象全员化。

  一般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多通过海报招募、访谈等形式,依据辅导目的筛选得来。而班级辅导是以全班学生为辅导对象,无条件接纳每一名同学,即使有同学不愿参与,也必须消除其阻抗或防御心理,保障团体心理辅导顺利进行。

  2.2 团体规模扩大化。

  一般团体心理辅导规模较小,通常为 8 ~ 12人,并可依据辅导内容形式进行控制。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规模至少为二三十人,当面临人数多、规模大的现状时,还要照顾到每一名同学的需要,让所有个体都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3 团体性质稳定化。

  一般团体心理辅导多出于辅导需要而临时成立,随着辅导的结束,团体也随之消失。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班级在辅导前就已经存在,即便辅导活动结束,班级也会以其固有形态生存下去,通过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动力促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顺利开展和进行,并使得以稳固和持久。

  3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团体工作的重要形式,多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设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可针对各年级学生面临的突出发展主题,结合班级建设目标,以班会或团日活动为载体,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及当前学生遇到的成长问题进行设计,将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层次化,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团体活动。

  3.1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环境适应。

  大一学生在由单调的高中进入开放的大学后,面对学业、生活、人际等方面的变化,心理上要经历一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蜕变。若缺乏有效引导,则会导致学生荒废宝贵的学习时光。因此可有针对性的开展以环境适应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态度和技能,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根据大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班级建设目标,为消减同学们的陌生感,可开展以“我是谁”为主题的班会,内容选择刮大风、滚雪球等,通过学生互相介绍自己,使整个班级能够迅速地熟悉起来[3].为帮助学生认识目标的重要性,可开展以“我的大学规划”为主题的班会,对大学生活进行总体规划,活动选择口香糖、松鼠大树、共同进退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订立学习目标。

  3.2 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压力调节。

  大二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过渡性。在经历了大一的适应期,很多学生对于大学校园生活的新鲜感逐渐减退,随着专业课增多、过级考证的要求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在人际交往方面,随着同学间熟悉程度的增加,生活中不再刻意掩饰缺点或习惯,致使恋爱问题、舍友关系等困惑日益凸显。

  针对大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班级建设目标,为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缓解学习压力,提升自信心,可将班会主题设置为“天生我材”,内容选择红色轰炸、识别庐山真面目、压力大搜查等,使学生专业学习稳步发展。为增进学生相互理解,改善人际交往状态,可开展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的活动,内容选择如同舟共济、盲人组图、解开千千结等,使学生学会包容、理解他人,进而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合作精神。

  3.3 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发展。

  大三是确定人生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的关键期。由于对外界竞争环境的不适,这些即将直面决定未来、事关人生前途和命运抉择的学生,会对追求的目标出现短期的摇摆。只有在活动中使学生们观察、学习与体验,积极的认识自我,激发他们内在的自我思考,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地客观评价,才能获得正确的发展。

  结合大三学生的特点,为促进他们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可开展以“我是谁”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内容选择多元排队、猜猜我是谁、我的自画像等,帮助学生理性的认知、明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为进一步分析自己的发展方向,可设计“我的人生规划”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选择生命线、价值拍卖、我的五样等,在活动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在丧失练习中更懂得珍惜拥有。

  3.4 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规划。

  四年级毕业生的主要问题是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毕业危机”.大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工作,处于转型期的他们尽管在知识储备及能力上已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基础,但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他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未来感到茫然,甚至对前途丧失信心和进取心。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4].

  针对大四阶段的特点,为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的能力,可开展以“未来的我”为主题的班会,内容选择了解你的才能、两个未来的我、把心留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沟通,对自己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未来进行初步规划。为保障毕业班学生安全文明离校,可开展“我为母校留什么”为主题的活动,内容选择祝福串联、真情告白、给母校的一封信等,让学生回顾自己大学时光,激发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引导学生文明离校。

  4 结语。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无论是在受欢迎程度上还是在影响效果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以学生发展特点和心理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丰富有趣、寓教于乐的团体心理活动,达到解决学生成长困惑,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标。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会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林玉琼。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与职业, 2008 (21): 131 - 132.

  [2]樊富珉, 何瑾。 团体心理辅导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94.

  [3]孙月琴。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2009, 23(12): 31 - 33.

  [4]强健。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5(4): 89 - 90.

【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1.团体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2.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3.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4.论文:团体心理辅导在新兵入营训练中的运用

5.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论文

6.团体心理辅导融入体育教学论文

7.积极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论文

8.团体心理辅导对卫生学兵学业情绪的影响论文

上一篇:团体心理辅导对卫生学兵学业情绪的影响论文下一篇:团体心理辅导融入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