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剧,后来有断断续续读丁些片段(这本书情节连续性不强,确实可以跳着读),最近才-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读完,围城读后感(转发)。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其实看完很多天了,却一直不想下笔写出读后感。也许得感叹我的文笔不足以完成类似文章吧。又或者由于没这个动力了,但却想让自己写点什么,还是先转一篇吧。至少比完全读后不理会要强些。
其实也许是因为钟书先生太有名了,对文章期许太高,当看到结尾时,有点遗憾怎么结束了。才怎么匆忙来回想我到底读到了什么。看过转载地址上的一文章,发现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断续阅读有时结果很差,或许我应改变下阅读的习惯吧。但目前的工作让自己不可能除了床头时间还能抽出其它时间来进行很正式的阅读。就聊以抄下别人总结的读后感来作些回忆与记录吧。为了不改变原作者对读后感的内容,其实也算是骗下自己,因为不想静心去写什么。其实我连围城的电视剧都没看到。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下载个看看。
我对本身也有个理解,围城因为名字而成功,至少这名字为他起了很大的功劳,很深刻的说明的一种犹豫状态下选择的现象。当然,钟书先生可不是我这种小人物有能力去评价的。只是写出自己的感受,聊以自慰而以。
其实我现今就有点围城的状态吧,也相信这是所有已婚人生偶尔会感慨的吧。但也相信生活得继续,或大或小的选择很多。总归由自己奋斗去前进,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而有些则由机遇决定,只要时刻准备着,机遇就会垂青。还有一些则是责任,无论你如何选择,责任是无从选择与躲避的,只能接受并为此努力。也许这就是我自己能定义的宇宙中小人物的一生吧。
但也相信一句,只要梦还在,奋斗就会随之生生不息。
【围城读后感推荐】相关文章:
4.作文读后感围城
5.围城读后感800
6.围城 读后感
8.最新围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