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0-07-04实用文

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医学人才。面对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打好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根据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建立和采用更为合理的新型教学体系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新型教学体系包括分层次、开放式、双轨制教学模式;CAI课件配合黑板板书的教学手段;开通网络课堂,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1面临的问题

  1。1招生人数增加,新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大学教育普及,地方院校的招生人数增加,新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且我国医学院校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时尚未完全进入大学学习状态,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尚不完全成熟。因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的前提。

  1。2专业设置增多,教学层次增多医学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医学院校普遍增设新专业。除临床医学专业外,大多增设了医学检验、医学护理、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法学、医学信息等专业;加之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考研队伍不断壮大,这部分学生要求掌握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从知识的实用性出发,探索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1。3教学内容繁杂,学时不断缩减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繁杂、抽象,知识点多,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理解记忆。然而当前的情况是随着素质教育深化、人文方面的课程增加、学生社会活动增多,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相对减少,且由于高校合并,师生分属不同校区,课后交流不便。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合理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师生交流机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2。1探索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模式

  2。1。1根据专业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可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分成3种教学层次:层次一,临床医学专业,详细讲解基础医学知识;层次二,医学检验和医学护理等医技专业,侧重医学技能方面的训练,适当减少基础医学课程课时,增设与专业特点相关的课程,比如医学检验专业增设临床生化检验、血液生化检验等课程,医学护理专业增设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层次三,医学信息、医学法学等专业,大幅缩减基础医学课程课时,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基础医学知识,为本专业服务。分层次教学能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达到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的效果。

  2。1。2采用开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基础医学课程的共同点是内容繁杂、枯燥,不易理解,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开放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把日常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的实例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解抽象枯燥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例如,在医学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近亲婚配”章节教学中,首先举出具体事例:江苏省某市一对表兄妹结婚后,接连生下3个严重残疾、智力低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云南某少数民族村庄由于风俗习惯和地域封闭等原因,30对夫妇中近亲婚配率高达15。5%,共生育子女128人,残疾率达10。8%,夭折率达21。3%,然后讲解亲缘系数计算方法及近亲婚配容易造成子女缺陷的原因。通过触目惊心的事例和教师生动的讲解达到加深学生印象、提髙教学效果的目的。

  2。1。3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基础。本着走出课堂、面向临床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课程总论部分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LBL教学法,使学生系统、准确、快速、连贯地了解免疫学基本理论体系;课程各论部分选择PBL教学法,在讲解“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这两章时分别设计病例“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新生儿溶血症”,提出一系列问题: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用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解释病人临床表现?进一步明确诊断还要做哪些检査?为什么RH血型不合常在第二胎出现死胎而第一胎未出现?如何以用免疫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让学生收集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既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2。2。1CAI课件配合板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课件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合理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课件直观、形象、简明、快捷的优势,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生物化学“蛋白、脂类和糖类三大物质的代谢”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CAI课件主界面阐述基本的代谢框架,然后逐个讲解代谢途径,再通过链接进行相关内容比较和细节交待,最后再回到主界面点明每部分内容的重点,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和记忆。

  在大力倡导采用CAI课件的同时,还应同样重视黑板板书的作用。黑板板书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配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与教师同步进入思考状态。CAI课件与黑板板书配合使用,能充分准确地表达教学信息,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开展远程教学,合理延长学习时间远程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形式。医学院校依托校园网建立的远程教学体系应涵盖所有基础医学课程的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将课程知识基本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综合组成开放式统一体。学生可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利用网络自主复习与自学,也可以在网络课堂相互讨论或向老师提问,或通过链接査阅参考文献、直接访问国内外其他院校的教学网站。

  远程教学补充和完善了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合理有效地延长了学习时间,解决了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以及师生分属不同校区的问题,也为准备复习考研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方便。

  2。2。3优化实验教学,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基础医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根据课程特点,对医学机能学科和形态学科分别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机能学科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①编写新的实验教程;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③开展探索性实验;④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管理制度;⑤加强人才培养,稳定实验教学队伍。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既强化学生的课程知识,又达到训练学生能力,活跃学生思想,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医学形态学科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使用数字化网络显微互动教室。在互动教室里,教师和每位学生同时拥有一台电脑和一架带数码摄像装置的显微镜,通过教室网络互相联系。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将教师机的图像、屏幕及声音传送给全体学生,达到示教作用,也可以将任意一个学生机的屏幕转播给全班或任意其他学生,以作示范或纠正错误。学生通过图像采集将显微镜下的图像拍照保存,再利用电脑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和标注,最后以文档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课上随时批改,并通过文件分发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将每次作业保存在自己的文档里随时复习,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3改革考核方式,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2。3。1开展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工作 形成性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阶段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课堂学习情况、课堂作业、阶段性测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面。课堂学习情况成为评价的指标之一,整个教学过程中杜绝了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现象。绝大部分学生能自始至终认真听讲,提高了上课效率。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课堂作业和阶段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对普遍性的问题反复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达到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的指标还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反省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改进;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阶段学习效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则通过对前期教学的反思、总结,发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调整教学进程,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工作。

  2。3。2重视终结性评价,实施教考分离 终结性评价是课程结束后通过考核结果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程度,重在检测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课程知识。为客观判断教学效果,可建立和使用试卷库,实施教考分离。

  试卷库包括各门基础医学课程分卷库,每门课程的分卷库通常包含试卷90套,分别按上述3个教学层次设置为3组,每组包含试卷30套。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同组的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和考查范围上均有所区别,同组试卷题型、题量相同,难度相当,内容各有侧重。考试采用的试卷从分卷库的相应组别中随机抽取,将考试成绩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考试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指导下一步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等医学人才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使命,牢固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是成为优秀医学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成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制度,还必须在教学实践深入探索,反复试验、论证,不断改进,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1.林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对策论文

2.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3.浅谈发展农村成教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论文

4.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谈谈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6.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7.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8.天然气的营销策略与面临的问题论文

上一篇:简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下一篇:0的加、减法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