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的论文

2020-07-04实用文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的论文

  一、何谓自能读书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通过自己学习“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引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2.以“读”为主

  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3.要突出“自”

  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

  4.要体现“能”

  这里的“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能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阅读的内化因素,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

  二、为什么要强调自能读书

  1.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喊得很响。然而,就大范围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

  第二,自能读书体现“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第三,自能读书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一方面,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3.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

  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4.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阅读教学训练所应追求的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时间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包括确定读书形式,进行圈点勾画、攻克理解难点、向教师和同学质疑,等等。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2.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上下功夫,花气力。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3.要注重学法指导

  自能读书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4.要善于沟通学路

  在学生自能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的论文】相关文章:

1.读书的习惯作文1300字

2.我养成读书的习惯作文

3.读书的习惯小学作文

4.小学自能作文的训练模式

5.情感随笔:读书的习惯

6.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7.读书的习惯小学五年级作文

8.小学生作文:读书的习惯

上一篇:初中语文探究体验式学习论文下一篇:研究性的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