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临高的港口文化的论文

2020-08-01实用文

明清时期临高的港口文化的论文

  随着郑和七下西洋,明清之际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不断开展起来,促进了海南岛港口的发展,对于处在海南岛西北部地区重要位置的临高而言也是如此,而港口也处在一个不断的沿革和变迁之中。港口的沿革与变迁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临高的港口在明清时期不同时代的具体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为了对明清时期临高港口的沿革与变迁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特从《正德琼台志》、《万历琼州府志》、《乾隆琼州府志》、《道光琼州府志》等明清时期地方志所载,对临高沿北部湾东岸的明清时期港口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正德琼台志》载,明代临高县的港口有:博铺港、黄龙港、三家港、博顿港、新安港、博白港共6个港口;《万历琼州府志》载,明代临高县的港口有:博铺港、黄龙港、石碑港、博顿港、新安港、博白港、吕湾港、乌石港共8个港口;《乾隆琼州府志》载,清代临高县的港口有:乌石港、朱碌港、博铺港、博述港、石牌港、青龙港、博顿港、吕湾港、博白港、新安港、马袅港共11个港口;《道光琼州府志》载,清代临高县的港口有:乌石港、朱碌港、博铺港、博述港、石牌港、黄龙港、博顿港、吕湾港、博白港、新安港、马袅港共11个港口;其中石牌港港东西约有五六里长;马袅港可以停泊大船十余只;而朱碌港、博铺港、博白港、乌石港、博述港、黄龙港按顺序都是在石牌港的南边,其中只有博铺港可以停泊六七只船只,其余的都是不可以停泊船只的小港,其他的港口的具体泊船情况则没有详细的'记载。

  四部地方志不仅详细记载了明清这一时期临高所有港口的数量和名称的变化,同时对这些港口位于临高的具体位置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如《正德琼台志》载:“博铺港在临高县北二十里;水自县流出,与海潮连接,上有巡检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明正德到清道光这三百余年的时间里,临高的港口数量在总体上是在增加的,虽然增加的数量不是那么明显(从正德年间的6个到万历年间的8个以及到乾隆、道光年间的11个),而且也不是呈现每一时期的递增情况,但多少也说明了这一时期临高的港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这些港口的存在除了促进对外贸易和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兼有军事之功能,作为海防之用。明清时期临高有着或多或少的海患,诸如倭寇、海盗之类。在明洪武二十七年设置海南卫,隶后所,兼防临高;万历四十五年,设置哨所,守卫博顿港;光绪年间,以儋营五十八名官兵驻防博顿港,同时还有五十名官兵驻防马袅、新安两个港口,并且筑城制台防守,拨兵相望。此时临高的港口大多设有军事设施,兼具海防之功能;最主要的就是用于传递重要军事信息的烽火台。据记载明清时期海南岛各地沿海共设有27座烽火台,其中临高县境内就有11座,包括郎铺台、朱碌墩、洋甘台、博铺墩、乌石墩、博从墩、头洋台、博述墩、黄龙墩、黄龙湾、博顿墩、马袅三家墩。而在《光绪临高县志》只记载了10座,其中没有博顿墩。这些墩台至今多已荒废,但在港口以及海边还留有一些遗迹;而且在历史上,它们对加强海防确实起到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倭寇、海盗横行的明清时期,在还没有先进通讯设备的条件下,这种作用更不能低估。不仅如此,有些港口除了设置有烽火台,还有炮台,如:马袅港、石牌港等;同时都配有大量士兵驻守。

  此外,因为海南岛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日照长、热量大、气温高、蒸发力强、无冰冻期,全年均可产盐。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的临高县有着众多的优良港口,而且海水中氯化钠含量浓度也较高,是海盐生产的好地方。因此明清时期临高县依靠着天然的港湾发展盐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临高人王佐《海边纪行》诗:“外家家住海南边,垂老聘来岂偶然。几个渔舟依海港,两三灶户傍盐田。潮痕每准星长短,水侯仍催月次躔。风景苍苍今似昔,可怜华发半盈颠。”“两三灶户傍盐田”是对海南的盐场的介绍;而临高盐田作为海南盐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

  临高县的教育始于宋绍兴二年(1132年)。当时学校称学宫。明清时期设有书院、义学、社学、私塾。据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海南岛社学有179所,而临高县就有11所,在全岛名列第三位;同时自宋迄清,全岛兴办的书院共有76间,其中临高县有6间,包括澹庵书院、通明书院、鹅江书院、临江书院等,名列全岛第四位;至清朝末年,书院改为了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临高县建立了第一、第二高等小学堂。

  此外,明清时期临高县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如:明清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王佐和张岳崧。王佐,字汝学,是土生土长的临高人;因其家乡多刺桐,又称为王桐乡,尤以诗文见长,世称“吟绝”,代表作《鸡肋集》和《琼台外纪》等;而张岳崧也是出自于临高,字子骏,另字瀚山,号觉庵、指山,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临高县新化乡遵宪都罗万村(今美台乡罗万村),一生著有《筠心常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公牍偶存》1卷。刘大霖,字孟良,号心琼,临高县永宁乡县郭都(今临城镇)人,他是明万历年间临高县唯一的进士,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考中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进士。

  上述所对明清时期临高的港口文化的介绍与分析,只是我们全面、客观、公正地研究明清时期临高的港口文化所迈出的第一步。

【明清时期临高的港口文化的论文】相关文章:

1.明清时期中西数学文化交流探析论文

2.概论明清时期西方文化汉译特点的论文

3.论文港口企业成本核算

4.谈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室内设计的影响论文

5.我国资助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论文

6.明清时期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分析论文

7.港口文化节宣传口号

8.探讨崇高的论文

上一篇: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下一篇:初一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