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的读后感
以《早》为题,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分享了《早》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早》的读后感1
“早”,一个简单的字,我在五下的语文书目录里发现了它。我怀着疑惑的心情翻开了第四课——吴伯箫写的《早》。这篇文章描写了腊梅的清纯高洁和鲁迅先生桌上“早”字的来历。
在他13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整天卧床不起,他既要上书塾,又要回家服侍父亲,每天都奔走于书塾与药铺之间。一天,他上学迟到了,先生责备了他。他便在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以此勉励自己,后来上学他再也没迟到过。鲁迅先生有着与梅花一样冰清玉洁的品质。在家庭变故,父亲重病不起时,小小年纪的他热爱学习,仍然坚持上书塾,并更加珍惜那宝贵的时间。鲁迅的'成功为什么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呢?查阅资料我发现他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无法达到的。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不到,其余时间都在工作,而我们睡十个小时都喊困。他热爱写作,对文学的喜爱达到几乎疯狂的地步,他每天都写作,有人统计过,从他写的《狂人日记》发表后,直到去世为止,每年大约写近35万字的文章。而我呢?号称班上的“多产作家”写一篇文章最多不会超过8百个字,一周最多也不会超过两篇。每次妈妈让我写点小练笔,我都觉得没时间。鲁迅说过:“我并不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
“时间,每人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的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是鲁迅的一句众所皆知的名言。合上这篇课文,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我以后一定向鲁迅先生学习,珍惜光阴,争取做到时时早,事事早,让人生象早春的梅花一样灿烂地绽放。
《早》的读后感2
我们总会在读一些书的时候得到一些感受和启发。
今天,我学了一篇新的课文,叫:《早》。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我”去绍兴访问,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的清香还有关于鲁迅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其中我影响最深的是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是这样写的: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平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呢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在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啊!多么励志的一个小故事啊!虽然是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但在鲁迅心里,这个字在鲁迅心里是多深啊!
我们要学习鲁迅,也要学习腊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早》的读后感3
读完《早》这篇课文,使我有很多感触,同时也给我很多启发。
《早》这篇课文讲的是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于是在桌子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早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而且要时时早、事事早,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时间不等人,一但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这让我想起以前我做的一件傻事。那是个周日下午,按计划我应该完成五道奥数题。我一看时间还早,就先玩了起来。当我玩得忘乎所以时,只听见妈妈不停地催促声:“别玩了!快写作业了!”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到座位上写作业,心里还嘀咕着:“不就五道题嘛!”前面两道题我迎刃而解,很快就做出来了,可后面的三道题却把我给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久也做不出来,看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我只好请爸爸教我。我在学第一题和第二题时,听得都很认真,后一看钟:“呀!四点半了,去学校要迟到了!”我心急如焚。于是我听得也有点心不在焉了。当爸爸问我是不是这样做时,我就“嗯”一声,问一下,我就“嗯”一声……我只期望早点结束。就这样,爸爸讲完了,我也就好像懂了似的,长长地“噢”了一声。妈妈见我好像听懂了,就让我讲一遍。可我只讲了一点,就张口结舌,讲不出来了。这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妈妈和爸爸严厉地批评了我一顿,然后又给我讲了一遍。我这才认真起来,终于听懂了。当我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再想到文中的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真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正如培根所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而我所做的却是不合理安排时间,先玩后做;不认真听,白白地浪费了时间。我要以鲁迅为榜样,惜时如金,合理安排时间,也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都珍惜时间,珍惜分分秒秒;让我们用时间点亮生活的彩灯,扬起理想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