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2020-08-18实用文

阶段式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信息技术类的人才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而言,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才会进入高校的教材,因此相对社会发展有所滞后,而各种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成为与社会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环节之一。

  1 目前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大多是在第8学期占用1~2个月完成,有的是在第7学期布置下题目,在第8学期集中完成。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指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最后进行答辩。近几年来,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整体下降,造成毕业生的质量也在逐步下滑。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本文认为导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因素

  由于近些年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冲突,许多学生提前半年多就在各个城市的各种招聘会中来回穿梭,无暇顾及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对于工作和毕业设计(论文)来讲,学生当然地重视前者。因此,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下降,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1.2 教师因素

  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造成教师资源的紧缺。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过多,导致在学生个体上的时间、精力等投入有限,造成指导不力、要求降低、考核不严。一些新来的年轻教师由于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经验也不足,也是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还要部分教师本身不要求上进,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结构陈旧,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1.3 管理因素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进行一般时间比较长、跨度大、选题广,不像普通课程一样好控制;缺乏完善的初期、中期等检查制度;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没有明确的审查制度;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对教师指导的程度没有合理的测评体系;同时,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1.4 技术因素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造成这类专业的毕业(论文)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想使用新技术又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和较深入的钻研。然而,在校学生明显缺乏经验,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毕业设计内容,或者理解不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更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2 阶段式培养模式的改革思想

  山西财经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设置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专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出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学院已经进行了多年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总结出来了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式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单一集中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采用分散式的逐步推进的方法,让学生从低年级即开始主动摸索学科的发展动向,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阶段式培养模式的方法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下放到低年级开始进行。从学生入学后的一年级开始,每学期都进行一定的撰写论文或者课程设计的训练,直到四年级进行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这样大学四年不间断地练习,使得学生逐步提高。

  本文提出的“3+2+1”阶段培养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写出3篇小论文,2篇社会实践或调查报告,最后完成1篇毕业设计论文。

  在第一至第三学年中,要求学生以每个学年为一周期,结合所学课程写一篇论文,第一学年可以写一些对专业的认识、了解方面的文章;在学生第二、三学年可以结合本专业课程设计撰写论文。其中在第一学年由教师提出若干题目,由学生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独立完成,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及目前的发展现状。在二、三学年则根据所学的专业课程,布置若干课程设计题目,在课程设计周由教师指导完成。

  在学生二、三学年中各选择1 个学期安排一个社会实践周,或者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写出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

  有了前述“3+2”的基础,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进行毕业设计时,既有了论文写作的基础,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得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毕业设计内容的开发。

  这样基本上使得学生从入学开始,从查阅资料、学习总结、社会实践、社会调研、课程设计、到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不间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训练,使得学生逐步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时,即可尽快地入手进行实质性的工作。在这样一系列的训练中,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更为接近社会实际,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的实习时间,避免了在校学习内容和社会的脱节。

  在操作过程中引入CBE 模式的理念,CBE 是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以学生个人能力为基础开展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评价,教师则帮助制定实践和写作计划。在每学期开学初期,根据专业的课程设置,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面向的若干题目,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其进行选择并提出具体要求。在具体操作中,适当地以分组等形式进行,以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严格科学的管理。

  3 阶段式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和特点

  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式的培养模式逐步充实和完善,经过多年在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生一年级布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以及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写出对计算机专业的感受以及对专业发展的前瞻,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二、三年级中,选择《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几门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并要求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基础上撰写相应的论文。在社会实践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由教师带队到与其他单位共建的实习基地进行调研实习,把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专家、一线工程师请入校园做专题报告,学生可在这些范围中根据自身情况,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写出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市场调研报告。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在第7学期末,由指导教师设定若干选题,先由学生自选,学生也可以根据将要去的实习单位自拟题目,然后指导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定选题,最后下达任务书,提出具体完成要求。在第8学期学生毕业实习阶段,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和系统的开发,在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阶段,由教师指导完善系统,并完成论文的写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例如,有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其撰写的小论文可以作为“3+2”中某一环节的内容。“3+2+1”的阶段式培养模式在执行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刚入学一年级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本模式由大学一年级即开始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小论文的撰写工作,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3.2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两篇社会实践调查的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对实习或实践基地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对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情况有一定深入的认识。

  3.3 学生能力逐步增强

  通过阶段式的培养模式,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论文的撰写、参与社会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使得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逐步增强、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此模式的改革成果应用效果良好。由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普遍提高,学生近年来广泛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或论文大赛等都获得了不同的奖项和名次。本教学培养模式在评分等环节逐步完善后,可在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类专业中进行推广。

【阶段式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酒店管理阶段式校企合作思考论文

2.片段式作文800字

3.地理的研究小论文

4.情感的片段式初中作文

5.初中排比段式作文700字

6.关于基因的研究论文

7.关于尊严的片段式作文

8.互联网的研究论文

上一篇:教育孩子四个阶段的四种培养方式论文下一篇:中职卫校妇产科学的教学改革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