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2021-01-01实用文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试着采用“分层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分出不同的层次或类别进行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作一总结。

  一、 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透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试题对班级进行测验,然后结合平时的调查,按3:5:2的比例分为“优”(A)、“良”(B)、“一般”(C)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将他们合理分组,编排座位,适当考虑男、女生比例,一般以四人(A组1人,B组2人,C组1人)前后桌就座较为恰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讨论,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于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各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时,再综合学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重新调整,做到“动态”分层。

  二、 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C层: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会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B层: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稍有变化的实际问题。

  A层: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方法,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这样,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避免了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三、 教学分层

  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的现代教学学观,要求在分层施教时,必须面对全体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去读读、想想、画画、说说、做做,让全体学生都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计算0.065÷0.05后,请C层的学生能够仿照例题学做如10.44÷0.725这样的小数除法,B层的学生能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这样的做的道理是什么?A层的`学生概括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一起讨论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另外面对全体的提问,有选择的请同学回答,和鼓励B、C层的学生,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四、 练习分层

  在练习的设计中,有“基本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要求C组的学生必须完成基本练习,鼓励做综合练习,B组的学生要求完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争取做发展性练习,A组的学生则全部完成或指导帮助B、C组同学做练习。他可为B、C的同学设置“选做题”。练习中,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和突破,体现教学的弹性,与此同时,在不断进行的巡视中,及时把握反馈的信息并作个别颠簸与矫正。

  五、 评价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实行因人而异的评价方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具体做法是,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单元考察进行分层评价,各层次学生的测试卷面总分相同但是数量上有多少之分,程序上有难易之别,即使对同一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现了差异性和鼓励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使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析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符合每个人需要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增强技能,取得发展。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相关文章:

1.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2.分层教学总结

3.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4.语文分层教学反思

5.教学经验总结

6.地理分层教学计划

7.英语分层教学计划

8.同堂分层教学反思

上一篇:大学自我介绍3篇下一篇:感恩老师难忘师恩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