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时代的教育治理转型》读后感

2021-06-13实用文

《质量时代的教育治理转型》读后感范文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什么是教育质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怎么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虽然素质教育提了近二十年,教育改革在全国各地也搞得如火如荼,但是在这三个问题的认识上还是有些模糊,读了《人民教育》20xx年第7期《质量时代的教育治理转型》系列文章后,结合我们当地的教育实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再梳理、再认识。

  一、什么是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质量是指教育的结果或产出;广义的教育质量把教育结果、教育过程、教育投入都包括在内,实际上把影响教育结果的过程与投入要素纳入到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中。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它是否促进了学习结果的提高。教育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不在自身,现代教育的发展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衡量教育质量不能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也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教育质量首先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质量,是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质量,不是只促进部分人发展的教育质量;其次,教育质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第三,教育质量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是让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通过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质量。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具体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从基础教育看,“应试教育”大有市场,从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到教师和家长,都存在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有的甚至较为严重。

  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也是通过培养人去实现的。教育质量集中体现在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素质,体现在教育为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教育质量最终聚焦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质量:

  1、我们需要“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还包括人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让人的本性、天性、潜能得以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人才能在一个高的境界上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们要拒绝“高分低能”现象,我们要拒绝“复旦投毒案”的悲剧再次上演。

  2、我们需要“聚焦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我们的应该教育也曾经培养了学生的一些“素养”,比如死记硬背的素养、题海站术的素养等,但这不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养,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素养。人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在基础教育中,我们要抓住学习的大好时机,培养学生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比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

  3、我们需要“增进人的现代化”的教育质量。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现代人,建设现代社会。在国家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公民。现代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人的主体性,包括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意味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自主性意味着能够独立思考,有主见,不盲从;创造性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充满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并通过创新性的行为改造世界。

  总之,不论是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还是人的现代化,都是对学生片面发展、被动发展的否定,都意味着教育质量观看重新定位。

  三,怎样提高教育质量?

  要改变教育现状,必须从改变学生精神的状态、改变课堂教学的生态、改变校园生活的常态,让校园与社会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质量。

  1、让学生把书本“捧”起来。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太大重要了,这一点大家都是有普遍的认同的。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成长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我们知道世界上最爱阅读的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世界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都是十分骄人的。如果我们的学生都热爱阅读,他的精神状态就是不一样;如果一个民族都是热爱阅读的,那这个民族也一定是强大的。但是对于阅读,学校教育有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呢?学生有没有真正地热爱读书呢?学生有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因此,我们学校要加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创造沉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让孩子们把书本都捧起来,人人都喜爱阅读,人人都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在憧憬我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园、在公交车上……我看到的不是手捧IPAD、手机的人们,而是每个人都捧着一本书,沉浸其中,不时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2、让沉睡的课堂“醒”过来。虽然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很多的课堂教学并未改变多少,有的教师还是“满堂灌”“一问到底”,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讲得天昏地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必须改变这样的课堂生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觉得落实“学讲行动”,打造学讲方式下的课堂教学就是很有实效的。这样的课堂生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互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练到位”;教师要做课堂的组织者、引领着,不做主宰者,绝不对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焕发互动的生机,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让课堂充满灵性的创造,让沉睡的课堂“醒”过来。

  3、让展示的平台“搭”起来。问一问现在的学生:你喜欢上学吗?你喜欢学校吗?有多少学生会说“喜欢”?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学校生活太枯燥乏味了,学生每天都是课课课,读读读,学学学,作业堆成山,试问这样的学校生活,你喜欢吗?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学校生活的常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塑造每一个“最好的自己”。

  4、让学校与社会“联”起来。现代教育要培养现代人,去建设现代社会,因此学校教育不能与社会相脱节,我们不能培养现代的“书呆子”,不能再培养“高分低能”的人才。学校,除了开展校内的多种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外,还要与当地的社区、各行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联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联合交警部门,做一名“小小交警”;联合环保单位,做一名“地球小卫士”;联合企业,做一名“普通小工人”……

  以上所述的观点,不新,甚至有点老套,但是却在新形势下不得不说,不得不进行再认识的,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再认认真真地思考,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迎来教育质量再提升的美好春天。

【《质量时代的教育治理转型》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加速转型苏式教育走向终结

2.学校转型读后感范文

3.新时代教育研究

4.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型及趋势论文

5.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的阅读答案

6.转型教育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7.《小时代》读后感范文

8.小时代读后感范文

上一篇:学年度心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大象学校》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