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在消费主义、实用主义横行其道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紧张于丰衣足食,并不需要什么心理学知识,即便他们很多时候并不快乐,或在内心思考一些生存问题,然而没人追寻答案,他们更热衷于去找一找“乐子”。大众意识不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而在学者这边,心理学却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意识,我们对客观现实的反应都属于心理学范畴,那还能说它与我们个体无关吗?
“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正如艾宾浩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概论》里所做的开头那样,长久的经验积累,学科才开始崭露头角,以后的各个时期产生了或分歧或融合的论述和主张,又推动了心理学各派别的发展。于是,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规律,形成了心理学史。
李汉松的《心理学的故事》即是遵循西方心理学发展史的客观规律,结合历史资料,系统围绕心理学发展史,透视整个发展脉络,解析各个时期心理学家的思想体系。该书结构好似讲义一般,将其分为二十五章,每一章前面以清晰的历史角度做了整体概括,后面又做了理论性的整体总结,将历代心理学家包括为此做出贡献的人物悉数网罗,如此全面细致,可见其认真的态度,这将是一本全面认识心理学不可多得的大众教科书。
人类对心理学的认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初唯心论的“灵魂”解释,到深入科学的延伸,从古希腊哲学派的融合到心理学单独分离出来,这其中既有与哲学史重合的部分,也有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解争执。历经理论的分歧和重建,后一代心理学家总会在前一代的理论上改进创新,促成心理学系统性地发展下去。
《心理学的故事》按照发展史阐述了各个时期重要的心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各自的理论和主张。若干心理学家在整个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贡献斐然。这其中,冯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因为真正的心理科学诞生,就是以他创立的心理实验室和出版的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继而独立出来的。虽然他的理论仍属于保守体系,然而他为心理学从哲学、生理学中分离出来,且区别于认识论这些问题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至此,脱离哲学倾向的心理学,正式进入了实验心理学的阶段。
心理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一些针对性的课题较为突出。教育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有实际意义,比如桑代克认为原始能力经过练习就会凝固成实际的能力,并举例具有音乐原始能力的儿童可以培养成音乐家。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学生荣格和阿德勒这三位注重现实意义的学者,延伸了分析心理学体系,引起对人格教育的重视,提倡家长应该接触一些心理学观念,有利于教育孩子。
下一代心理学家在对上一代心理学家的分歧和融合中产生了新的心理学体系,后来者对前者进行解构或重建,这是学科发展必经的新陈代谢程序。致力于研究和教授心理学的李汉松肯定了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承认心理学家的失败也是发展的基础,这种看似谬论的说法,其实隐含着心理学发展史探索未知的包容性和持续发展的坚定心。梯形或平行拓展式的发展,将心理学发扬起来,广泛运用于社会体系中。直至今日,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学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新颖,每登新台阶。
相对于诸多学科,心理学更细致探讨人的本真状态。说白了,研究心理学就是为了看清我自己,加深对自我的深入认识,离自己更进一步,将“我是谁”从哲学层面延伸到心理意识层面,回到“人”的心灵本身这个课题。
针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心理学倾向于心理治疗,荣格及其以后越来越完善的分析心理学显得更加实用,具有了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所以与大众走得更近。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感知,个人的处事哲学,是不是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学。那么,了解一门学科完全可以从那些全面系统的书籍开始,比如《心理学故事》,它的职责就是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心理学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是思想领域中的探索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皮亚杰、斯金纳……
他们在的孤独的修行者、耽于声色犬马者、狂热的神秘主义以及理智的唯实论者,他们认为人类可以检视、理解,这一点最终指导或控制了他们的思想进程、情绪和行为结果,使他们成了另一类人——心理分析者。
本书不是注重人物的个人经历,而是通过描述使者能迅速理解心理研究的手法和正确的理论以及作为心理学主要的构成部分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功效。
作为我们教师而言,学习懂得心理学的知识关键在于运用,学会用心理学既有的成果去帮组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也是我们学习阅读亨利这本《心理学的故事》的目的所在,而阅读这本书,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应用心理学是一个较高的境界,而在达到这个较高的境界之前,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拥有主动运用心理学的意识,则比学到具体的知识更加的重要。
意识比知识重要,或许是我们阅读《心理学的故事》后所必须明白的道理,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而意识的培养则更需要坚持不懈,主动的运用心理学,比读十本心理学的书籍更加的有用,阅读《心理学的故事》的初衷或许也在如此,培养老师教学时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是我们运用心理学提高教学水平的第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因为难,所以要阅读《心理学的故事》,因为阅读《心理学的故事》,所以才会有进步的第一步。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三
和语言学一样,心理学被彻底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时,人类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大半,它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觉醒之后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人们捕获。发展到如今,心理学已经变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无数的分支在其中应运而生,无数的故事也在其中流淌开来。
不过,在这本《心理学的故事》里你想要找到像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一样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恐怕有些困难。“心理学的源流与故事讲述的极致融合”这样的标语介绍并不十分妥当,作为一名中国资深的心理学研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李汉松教授写的科普专著,严谨有余,趣味性却并不丰满,因此若你本身就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完全一窍不通,那么这本书可能并不太适合你。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心理学流派以及他们所倡导的相应理念、所做过得到相应实验,虽然也配上了图片,使之图文并茂,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怀着一颗猎奇心态,那么坚持看完几乎不可能。整本书的内容更像是长年累月积淀下来的“心理学历史讲义”,以一种学术的眼光,精确到心理学这个大的话题中,每一个时期的细枝末节,让人不由地想到了一本正经的大学课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耐着性子,来阅读这本厚厚的心理学历史讲义呢?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目录,从古代欧洲的灵魂官能心理学到当代西方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新思潮的诞生,其间的起起落落、不断创新启示的过程几乎让人望洋兴叹,但好在整本书的逻辑系统很严密,按照时间顺序排下来,基本上可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以内就把握住大方向,心理学的整个历史脉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理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从主干向脉络的分支进发的过程。虽然零碎,但好在全书的排版印刷很有秩序,在需要加关注的地方,都有特别的符号来区分,代表人物和相应的理念也用小标题的形式罗列出来,并加以详细说明,更让人感到贴心的是,在每个部分的结束,李汉松教授都进行了系统的小结,如同在课末的最后几分钟里,老师在PPT上留下的归纳总结,当然这在不远的未来,也会成为考试的重点。
而正是其专业性,也就使这本书更倾向于真正想要弄明白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这类人。在不断要求简化书本内容、过于注重内容趣味性的现在,换一换口味,不带有任何感情因素,也没有所谓博人一笑的“八卦”,完全用一种正规科学的眼光,客观审视一门学科的过去,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回归呢?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