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对方;仪,是形式,是要把礼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在国际活动接待中缺一不可。
礼仪三要素包括:礼仪是交往艺术,交往强调互动,互动看结果;礼仪是沟通技巧,沟通强调理解;礼仪是行为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中国人讲礼仪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律己行为,管住自己,独善其身;而国际礼仪讲的是交往艺术,是待人接物之道。
礼仪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产生美感,适当的距离是对对方的尊重。
国际交往中,拉开距离如果适当,有助于交往的顺畅;换言之,不要随便套近乎。
人际交往要使用称呼,国际惯例是使用尊称,而尊称的一个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接待工作讲细节,比如接待代表团,陪同客人坐电梯,陪同者应该是先进还是后进?出电梯时,应该谁先出来?出席正式的社交晚宴,作为中层以上官员,男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么?女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么?在工作岗位上打电话,应该谁先挂电话?这些问题我们人人都会碰到,也许我们把它当小事,根本不在意;也许在意了,处理时却凭主观经验,是对是错,心中压根没数。
“人人都是城市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而这都是靠接待的细节做出来的,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接待客人就应该让客人舒服,从商务交往与服务接待的角度说:主随客便,客人要去玩,有时你陪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但注意不要“热情越位”,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
国际交往注重结果,我们做事有个习惯:我是好心,我是好意,好心好意你领不领情我不管,这是意图在先。
外国人很务实,意图和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举例说,你请人吃饭,客人说好吃才是好的,你认为这是广西最好吃的,他不吃,没用。
你要是自我为中心,“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如此”,绝对搞不好接待。
“让大家都喜欢你是没有可能的”,但必须记住的一句话:交往以对方为中心。
人家说好才是好,标准不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