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公益文化设施,博物馆承担着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的功能。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已纷纷对民众免费开放,在文化惠民的同时,加强管理、提高其服务效能的问题也愈发突出。当前我国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国各地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投巨资建设施,占地上万平方米、投入上亿元的博物馆屡见不鲜。但设施建好了,文物摆上了,服务跟不上,门前冷清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前些日的一个周末,笔者参观国内某著名博物馆。时值当地“史上最冷冬天”,街上行人寥寥,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这座博物馆门前也是空空荡荡,唯有两只雄伟的石狮子蹲守两侧,仿佛守着一处深宅大院。正是下午四点来钟,阴沉的天空让馆内的光线十分暗淡,高悬屋顶的大灯也未打开。由于博物馆藏品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内都会张贴一些提示标语。但笔者在这座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发现,“禁止拍照”和“禁止触摸”等提示标志被贴在了门两侧的最下面,若不留意根本不会看到。而走进展厅内,里面摆放的部分青铜雕塑由于没有玻璃板等隔离措施,观众不断触摸,已露出了黄铜的底色,在暗淡灯光下显得更加刺眼。馆里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一般发现有观众接触文物时,他们都会及时制止。但由于馆内人员有限,通常情况是他们一转身,观众就“迫不及待”地去触摸那些珍贵文物。当被问及为何不增设提示标语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提示标语仅仅起到提醒告知作用,要想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提高公众素质很关键。
其实,上述情况在国内其他博物馆也屡见不鲜:明明写着“禁止拍照”,有人却把相机偷偷摸摸带进去;明明不允许吸烟,有人却在馆内厕所等角落喷云吐雾;明明知道接触文物会对文物造成污损,有人却依然将手伸向“神像”……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在发挥其博物作用的同时,提升其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观众自身的观赏素质变得愈发急迫。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博物馆博物的作用,才能博得民众的“欢心”与“舒心”。(苏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