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心得

2020-06-26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心得

  江苏丹阳市界牌中心校( 212323) 黄华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大师于永正也说过:“学语文是为了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课文不同于一般文章,文章一旦成为课文便含有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要意文兼得,不能始于‘批文’,止于‘得意’,‘得文’是更重要的。”

  下面就《最后的姿势》一课的两份案例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

  【案例1】

  第一板块:感受独特姿势

  师:灾难降临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做的?请画出文中描写那一瞬间谭老师姿势的语句。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请圈出谭老师临终时的三个动作,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谁能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板块:追忆震撼瞬间

  师:在危急时刻,谭老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词句。

  师:谁能用成语形容一下当时危急的情形?谁能将危急紧张的情况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件出示地震时的场面:“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师:在这危急关头,谭老师做出了惊天壮举。那一瞬间,谭老师来不及思索,“救助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念头。“拉、撑、护”只是他潜意识的动作,那么自然,那么沉稳!

  第三板块:定格英雄姿势

  师:这样的姿势,定格在坍塌的'废墟下,定格在每个人心中。面对这样的姿势,观者无不动容。请听他们的叙述——

  出示救援者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这句话。(生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救援人员眼含热泪,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有什么话要说呢?(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案例2】

  第一板块:你眼中的谭老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谭老师在平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尽责的老师,那么当面对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他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2-7小节),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1.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能抓住关键的字词,谈谈感受吗?(来不及多想)

  师:刚才你提到这是地震刚来临时谭老师的表现,那么当时外界的情况如何呢?谁来读一读当时的场面描写?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教学反思 )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能读出什么?(情况危急)从这三个感叹号,我们也能读出情况危急!(生齐读)

  师: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谭老师的表现,能读出什么?

  (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大爱、临危不惧)

  当遇到突然的灾难时,逃难、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当大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本能是呼喊学生逃生。这正是谭老师对教师岗位恪尽职守,对学生无私大爱的体现。这正是谭老师人生信念的体现。

  (环境描写在此时的作用便是侧面烘托)

  师: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内容,女生读环境描写,男生读谭老师的表现。

  2.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你能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立刻、拉、撑、护)

  师:你怎么就能从这三个普通的动作中看出谭老师身上的精神呢?联系当时的环境说一说!

  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你读到哪些内容?(情况越来越危急)你能想到哪些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吗?

  此时,再来读读谭老师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的表现,再来感受一下他的三个动作,你能读出谭老师的什么?

  (谭老师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才选择放弃逃生,体现出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师小

  结: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面烘托。恰当的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的品质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能使生硬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

  第二板块:人们眼中的谭老师

  1.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文章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你觉得好吗?(学生思考、交流)

  生:显然不可以。因为文章的8-11自然段是侧面描写,它的作用像我们刚学过的环境描写一样,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法举,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生2:这一部分引用了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的话。他们都是与谭老师密切接触的人,他们的话最具说服力。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里面,你能体会到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也可以用别的词句来回答。

  生,:从救援人员的话里面我看到了一个誓死保护学生的老师。

  生:从被救学生的话里我看到了一个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谭老师。

  生:在学生的眼里他还是一个幽默、妙语连珠的老师,他才华横溢、平易近人。

  生:从老师的话里面我知道了谭老师是一个以学生为重的好老师。

  师:人们的评价让谭老师的形象更丰满了,让我们对谭老师的印象更深刻了。这就是侧面烘托。

  2.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再来感受一下谭老师的爱和责任。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要求:“要由分析课文的教学,转向以策咯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而在我国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一篇篇包含字词句篇,包含语法、修辞、逻辑、文法等诸多要素的课文,在确定究竟应该“教什么”方面往往显得颇为茫然。要么什么都教,面面俱到;要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任意为之,东摸一把,西摸一把,到最后什么都没摸到。这种盲目、随意的阅读教学“其弊也久,其害也深”。

  案例1设计了三个环节,看上去条理比较清晰,在品词析句中,在关注细节中,在潜心阅读中,感受到谭老师的伟大师德,但语文能力的生长点没有,教师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分析课文内容,只是“得意”,还没有“得言”“得文”,还没有和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还没有越过内容分析这道顽固的“魔障”。堵不住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教语文的“步”。

  案例2的教学,内容确定、简洁、高效,充分显示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的观点。在“用教材教”,在学生习得细节描写方法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利用课文的“例”达到“得意”“得言”“得文”,促进了“例”的增值,达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案例2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会学习,从教课文转向了教语文,从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了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心得】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观潮》教学案例

2.关于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论文

4.小学语文课文《鲜花和星星》教学案例反思

5.小学语文听课心得

6.小学语文研修心得精选

7.小学语文国培心得

8.小学语文作文的听课心得

上一篇:中专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