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心得

2020-08-15心得体会

也说心得范文

  这几天在网上连续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还真不错,听她娓娓道来,把孔夫子两千年前的言论穿过时间的隧道穿插到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的生活中来,并且旁征博引的说一些寓言和故事来印证这些经典的言论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老夫子的做人之道虽然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依然有着不朽的魅力。在她的叙述中,我们仿佛看到孔老夫子在历史经卷的那头遥遥的缄默的微笑着,为他自己的言论在两千年后仍然可以给人以启迪而自豪着。

  在于丹的讲述中,提到孔圣人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君子与小人对比着来说,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其实我觉得君子与小人之间并没有一个很明显的界线,人也不能单纯的用好和坏来区分,记得小时侯看电影,具有很明显的时代气息的片子,我们一张嘴就是问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其实剧情很明显人物的衣着打扮也很明显,坏人是坏人的打扮,好人是好人的打扮,一看就很明了了。到后来就觉得那个实在是很肤浅,所以就喜欢看一些是非不那么分明的却又很张扬个性的故事,喜欢那些虽然称不上君子却也不是小人的人物,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更有人情味,更有可以吸引我的那种人性的魅力。人是很复杂的所以人的行为也是复杂的,尤其是以现在的道德观念来衡量更不可能只简单把人一分为二的划分成君子与小人的。所以有些观点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在于丹的讲述中,她很频繁的提到几个词就是“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这让人很有感慨,她说的'这些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是在有了一番阅历以后才有的从容和镇定。其实我觉得能平淡的应该有两种人。能归于平淡固然是一种境界,但是始终平淡不也是一种境界吗?绚烂之极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在什么都得到了,再回过头来看时“一览众山小”,所以他可以平淡,可以“淡然看世事若浮云”。另外一种就是什么也没曾得到过的,就是始终处于平淡的那种人,他想不到也尝试不到绚烂,所以他们始终是平淡的,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是井底之蛙,但是倘若他们是快乐的是安宁的那又何妨?人们最终想归于平淡不就是想自己内心得到安宁么?如果平淡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那么这两种人只是殊途同归而已,一个是走直线一个是走的抛物线,而最终都一样站在了平淡这个坐标上。有句很简单但是很意味深长的话“王子在享受日光浴而乞丐也在晒太阳”。他们享受到的难道不是同一缕阳光吗?

  说到人为什么很难做到平淡呢?我们都知道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人的诱惑太多了,给人的选择的机会太多了,所以人总是患得患失,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说到这想起一个故事说有两个农村的老汉,他们平时的活计就是在村前村后的转悠着拾粪去积肥,他们很明确的把村子一分为二,一个在南半个拾一个在北半个拾,彼此互不干扰,有一次两个老汉坐在一起休息,叼着旱烟聊起天来,一个老汉问“如果我们做了皇上,那该怎样啊?”那个老汉回答说“如果我做了皇上啊,我天天烤一炉的红薯,随便吃”,那个老汉说“你看你就知道吃,我要是皇上,咱一村的粪都归我拾”。也许我们会觉得很可笑,当了皇上还吃烤红薯?还去拾粪?因为在他们所想象里那就是最好的生活了,他们选择的机会很少。所以他们也容易满足。也可以说他们是上面所说的始终处于平淡的人。

  在听于丹教授讲到“以德抱怨”这一节时,还让我自鸣得意了一番,这里有我自己的故事。孔子的一个学生问孔子“以德抱怨,何如?”孔子反问了一句“何以报德?”是啊,对待有负于己的人都报以德,那么怎么去回报对自己有恩的人呢?未免有失公平了啊,当然圣人不会提倡以怨报怨,冤怨相报何时了?孔老夫子认为在其中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以直报怨”,于丹解释为“以你自己的正直和耿介去对待有负于你的人”。这一点,我是身有体会的,这几年中,我家出了好多的事,闹得很不和谐,老公的父亲几次生事,而且很不理智的对我家实施打砸之能事,我当然很生气,而老公却极力的劝我忍让,让我以德抱怨,我很不已为然,对他说“是他无事生非的闹事,是老人也不可以不讲道理啊,这样的老人你可以孝他但不可以一味的去顺他,否则会助长他的嚣张气焰”。果不其然,后来的发生的事不幸被我言中。老公也被气得大病了一场。听到那的时候我对鬼子说你看孔圣人都不主张以德报怨啊!所以很认同老夫子这一点“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最务实的最公平的做法。

  听了好多,想了好多,却不想写的太多,哈哈,这也是圣人的一种思想精髓,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分寸是很重要滴,写的太多了让人烦不是?禅宗里说“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境界哦!

【也说心得范文】相关文章:

1.也说梦想作文

2.也说韦应物

3.也说暑假办班的作文

4.也说诗与远方美文

5.也说父亲美文

6.也说乡愁美文

7.也说交流600字作文

8.也说道德初中作文

上一篇:也说感恩作文下一篇:夸女儿的句子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