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教学设计

2020-06-17白居易

  观刈麦全诗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学情分析:

  《观刈麦》这诗是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讽喻诗,文字有点难,所以我让学生先预习,自己查资料,培养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预习作业已经作得很好了,而且经过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的。

  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 →解题→了解作者、体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点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 的理解、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教学方式

  自读、点拨、质疑

  学习方式

  朗读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今天我们就一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导入新课

  二、解题,介绍作者

  1.何为“刈”呢?

  2.作者为什么要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负责治安、催租)

  3.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学生根据预习作业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三、朗读诗歌

  注意押韵(押“ang”韵)(朗读诗歌、 熟悉内容)

  四、质疑

  哪些句子不理解,师生答疑。(质疑、答疑、 检查预习作业,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五、合作探究

  1.本诗写了几个场景?(农人割麦、贫妇拾麦)

  2.这两个场景各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来的?(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3.请你想像一下丰收的场景和农民挥汗如雨割麦、拾麦者诉说时的情景。(一望无际 此起彼伏)( 汗流浃背 筋疲力尽 腰酸背疼 )(声泪俱下 忍气吞声 衣衫褴褛 面无菜色 悲痛欲绝 家徒四壁)

  “抱子在其旁”中的“其”是指谁?(割麦者 )为什么割麦人要拼命割麦?(拼命抢收,为了缴租)为什么他又舍得贫妇在他旁别边拾麦?(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4.划出中心句(家田输税尽)

  5.赋税本来是用来干什么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来做一些公共事业,造福百姓的。)可是封建社会的赋税被用来干什么了?((可是封建社会的赋税被统治者挥霍掉了,统治者像一群大老鼠吞掉了老百姓的劳动果实。)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6.也就是说除了写了农人、拾麦者,还写了什么人?(诗人)他在干什么?(旁观)他属于什么阶层?(统治者,只不过他是一个能够同情老百姓的统治者,事实上封建社会很多统治者都认为自己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正是由于他们的不劳而获,使得赋税更加繁重,百姓更加艰苦。)

  7.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写出当时官员(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作却一无所有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1.积极发言,诗生进行交流。

  2.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分小组合作讨论

  1.培养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品读、欣赏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六、再读诗歌

  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读以下二则材料想一想,与同学议一议,写出你的感想,班级交流。

  一、古诗中有许多反映百姓辛勤劳作却一无所有的诗句,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二、“中国26省市免征农业税,7.3亿农民特告别皇粮国税”——2005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讨论交流(升华认识,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

  农人 割麦 生活贫苦 同情

  (有田者)

  贫妇 拾麦 赋税繁重 批判

  (无田者 )

  诗人 旁观 不劳而获 愧疚

  (统治者)

【观刈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

2.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

3.《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4.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范文

5.《观刈麦 》教学设计优秀篇

6.白居易长《观刈麦》教学设计

7.观刈麦 习题

8.观刈麦选自

上一篇:《观刈麦 白居易》阅读答案下一篇: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