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1、有夜伴孤灯的勤奋,有拾金不昧的诚实,有三顾茅庐的诚意,有精忠报国的志气,铸就中华文明的长城,扬礼仪之邦的雄风。文明礼仪在我心,和谐繁荣一家亲。
文明礼仪黑板报篇一:
我做文明小使者,每当我乘车时看到有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或者抱孩子的叔叔、阿姨,我马上主动给他们让座,看到他们不再吃力的样子,我开心地笑了。
我做文明小使者,当我看到小区里到处都是小朋友们放鞭炮落下的炮皮时,我主动去清理干净,保持小区的环境整洁,看这干干净净的小区,虽然我累得满头大汗,心里却很高兴。
我做文明小使者,如果在学校我发现同学遇到困难,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使他没有烦恼。只有同学都快乐,我才能感到更快乐。
我做文明小使者,我争取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我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我可以刷刷碗、扫扫地、收拾书桌,这样爸爸、妈妈就少了一份辛苦。
我做文明小使者,如果发现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火,我回去劝阻他们,告诉他们:“玩火很危险,如果引起了火灾怎么办呀!”
我做文明小使者,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人才能更加文明,将文明的行为传播给大家,才能使大家都变得文明,祖国就能变得更美好。
文明礼仪黑板报篇二:
礼仪的由来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 “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文明礼仪黑板报篇三:
别让文明只差一步
傍晚,人们都匆忙的赶回家,准备享受,一天中最后一顿晚宴,小孩子也不例外,作文 别让文明只差一步。小红和小聪正走在放学的路上,走着走着,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他俩定睛一看,原来是路边的垃圾桶在“哭泣”——垃圾堆了一地。小红对小聪说:“我们把垃圾收拾起来吧。”“好。”小红一边用手拿着脏兮兮的垃圾往垃圾桶里送,一边自言自语道:“哎,现在的人啊,多一步都不愿意走,生怕自己吃亏!难道他们根本就不懂的文明么?连小孩子都不如!”听了小红说的话,小聪好像想到了什么,立即从书包中拿出纸和笔,端端正正的写写下六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
是呀,文明明明离我们就不远,为什么偏偏只差这一步呢?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小红说的话很对,乱扔垃圾的人多一步也不愿意走,如果每一个人都走好这一步,那么我们的城市该会多么整洁呀!我也想对乱扔垃圾的人们说:“难道你们就真的那么自私吗?扔垃圾,仅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仅仅是多走几步,就可以让城市整洁,就可以让人们每天不再看着脏兮兮的垃圾影响心情,就可以让环卫工人工作不再那么辛苦,那是一举多得。所以,我不得不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人们会改掉乱扔垃圾的坏毛病,我们的城市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中学生文明礼仪黑板报】相关文章:
2.中学生文明黑板报
3.中学生黑板报内容
4.中学生黑板报
5.中学生简单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