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手抄报一等奖
不管社会如何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观念如何地现代化和超前,劳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是吃饭、睡觉、读书、学习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劳动节手抄报篇一
今年的五一节,我过的非高兴,过节这几天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玩的也非常开心。
这几天妈妈带我去了许多地方,有五四广场、海底世界……,其中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青岛市图书馆。
五月四日上午十点多钟,妈妈带我乘座33路公交车来到了位于山东路和延吉路交界的青岛市图书馆,刚一下车,我便被眼前的一座平顶的巨大建筑物惊呆了,啊!这就是青岛市图书馆,它比我想象的要大多了,我想这么大一个图书馆,里面肯定象我家附近的书城一样有许多人,有很多书。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跟随着妈妈走进了图书馆,一进大门便看到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布局指示图,他将整个馆内图书的存放位置介绍的清清楚楚,旁边是自动存包处。我们将包存好后边根据指示来到了图书借阅大厅,进了大厅我发现这里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里面虽然人很多但非常宁静,大家各自静悄悄的专心阅读着自己借阅的图书。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将我需要的书名告诉了图书馆的阿姨,阿姨很快就通过电脑查找到了我所要图书,随后我抱着借来的图书跟着妈妈来到了阅览室,找到位置坐下学着大人的样子,静静的阅读起了图书。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2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看了我借来7、8本图书。这时妈妈悄悄的对我说要带我回家吃饭了,我只好依依不舍的`随着妈妈离开了图书馆。在回家的路上,我恳求妈妈答应我以后要常常带我来图书馆看书。
今天我的收获很大,从书本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天是我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天
劳动节手抄报篇二
五月,我仰首望天,蔚蓝的天空,看到大雁北飞的身影,伴随着堆堆舒卷的白云,悠悠飞过。大雁北飞天将暖,土壤解冻,细雨润物,树木发芽,野草发青。蜜蜂群飞,蛙鸣虫叫,鱼跃雀散,初春的旷野已是喧声鼎沸了。
五月,孩子们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青年人撷下春天里的玫瑰点缀爱的天空;五月,老年人去刚刚解冻的湖面垂钓人生……五月一日,全体人民的日子 ——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劳动带给我们一切,有劳动,才有回报,才有收获!劳动者的贫穷是身无长物,劳动者的富有是精力充沛且体格健壮,因此创造了人丁兴旺、世代繁衍,也创造了舞蹈、诗歌和天堂。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
五月,风暖了,雨也柔了,阳光一露,我们心情无比的灿烂。昨天的幸福和悲哀都将被遗忘,因为我们是大雁,理想只能是前方。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就请将热情凝聚成火焰,在各自的劳动岗位上熊熊燃烧吧!多情的五月,我记起了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说过,他的画是为劳苦大众而作。我学习先贤,拿起笔画了一张大雁图。北飞的大雁,世间的冷暖都已体会,依然不顾一身疲惫,继续往前追。大雁与朴实的劳动者一样,尝遍人生的甜酸苦辣,依然无畏地前进。让我的画,一首无声的歌,唱出大江东去的气势,把全世界劳动者的心愿,随着北飞的大雁,送给远方,送给明天。让我们为明天喝彩,为五月高歌,为劳动者击掌!
劳动节手抄报篇三
关于劳动的故事
五一黄金周,新鲜事不断。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我心里却有许多感触……
大街上写字
当我们全家谈笑风声走在街上时,忽然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怎么回事呢?我连忙跑去一看,原来有个断腿残疾人在路上写粉笔字,那字工整有力,仿佛在向路人倾诉他的不幸遭遇。他那么专注,全然不理会路人对他的赞叹或嘲讽!望着他旁边一个空空如也的小碗,我的心一酸,急忙跑过去,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零用钱放了进去,啊,他看到了!他抬起头来另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美丽的微笑,我懂了,那笑里是感激,是欣慰。我的心里感到一丝甜蜜。这是我在五一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他的笑让我明白,人间有真情!
学唱老歌
一进入迎泽公园,耳边便传来好听的歌声,我便好奇的走了过去。在一个小亭子里有许多老人聚集在一起,这些老人大多年过半百,有些已白发苍苍,虽年纪老迈,却个个精神抖擞。有一只歌引起了我的深思:“衣服再穿几件,饭菜再吃几口,儿子还没有动身,您早已泪流……”那真挚的语言,悠扬的歌声,让我深深感动,原来老歌这么好听。不知不觉,我也哼唱了起来:“儿行千里莫担忧——”
公交车让座
挤上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抢到了一个座位,便庆幸的坐了下来,经过一站时,上来了一位驼背的老奶奶,她还没站稳车便疾驰起来,她一个趔趄,险些摔倒。我刚想起身让座,前面几位乘客已迅速站起,他们争着说:“大娘,您坐这儿!”“奶奶,到我这儿来吧!”“阿姨,就近坐下吧!”车里虽挤,但人心却无比愉悦。这一次,我看到窗外的天更蓝了,路旁的花儿更美了!
五一出门见闻多,那难忘的一幕幕,有一次在我眼前浮现,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许多平凡而美好的人间真谛。
【劳动节手抄报一等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