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看毕淑敏的作品还是听她讲座,最不避讳的是死亡,最倡导的是尽情实现人生价值、时刻把握并享受幸福生活。难怪,她走向文坛的处女作是反映西藏高原军旅生活、充满死亡极限的中篇小说《昆仑殇》,广为人知的扛鼎之作便是《预约死亡》。
1952年,毕淑敏降生在其乐融融的军人家庭,她排行老大,身下有一妹一弟。1969年,她穿上了令人羡慕的军装,告别大城市北京来到连呼吸都困难的西藏高原阿里地区。面对万古不化的雪峰、枯燥艰辛的训练及猝不及防的死亡,她一呆就是11年。
在部队刚当卫生员时,她照料病人,昨天晚上见还好好的,天一亮就没有了。医生说病人已经死了,病人家属说尸体就由医生来处理吧。按当地习俗是实施天葬,作为部队医护人员的她们,自然要帮老百姓把尸首抬到山顶。山路难走不必说了,她最恐惧是在前头抬死尸。一路走下来,满身汗水、两腿打颤,生怕躺在后面的故人突然扑向她。渐渐她习以为常不再害怕。与当地藏民一样,看着尸体被鹰食鸟叼飞向天空,欣慰地感到是一个个直升天堂永享快乐的灵魂。
难忘17岁那年,部队拉练穿过无人区。瘦小的毕淑敏身背重负行进60公里,还要攀爬6000米高山。下午4时,才走了一半路就再也挪不动了。高原缺氧呼吸困难,只想跌入山崖快快结束这非人的痛苦。那时她连纵身一跃的劲力都没有,绝望中想着思念的亲人们,她最终没有跳下去。后来遇到收容队,当被告知不快点走就会冻死在山上。不知哪来的力量,在朦胧的月色下,她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地抵达了宿营地。异常恶劣的环境让她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绝望,时时产生自杀的念头。可一旦企图自杀时,求生的本能又如此强烈,令毕淑敏自己也为之震惊。
这些经历让她深深感到,人的生命与雄伟的大自然相比是那么脆弱和短暂。毕淑敏更加珍惜生命,珍重职责、勇气和团结,这些人类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培植起的世界观,对她都是一辈子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毕淑敏觉得,目前国人太讲究生存数量,而不在乎生存质量。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生活中,人们总是提醒灾难和不安全因素,却忽略了时刻提醒和把握我们身边的幸福。因为在我们身边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像信号弹那样光芒耀眼引人注意。
毕淑敏告诫大家:世界上没有一种困境是没有人经历过的,都曾有人经历过。无论女人还是男人,不是人家爱不爱你,而是你自己爱不爱自己的问题,一个人内心的价值感、尊严感无比重要。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宝贵的,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愿意这样做,你就会有方法。既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人生还有什么可惧怕的!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就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握和享受好自己独特又宝贵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