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经火山》

2020-08-28岑参

岑参《经火山》

  岑参的《经火山》抒发了作者在边塞施展宏图的志向。全诗想象新奇,意境深广,颇具浪漫主义特色。

  经火山⑴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⑵。

  赤焰烧虏云⑶,炎氛蒸塞空⑷。

  不知阴阳炭⑸,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⑹。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⑺!

  【注释】

  ⑴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北部。王延德《高昌行记》:“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

  ⑵突兀:高耸貌。蒲昌:唐代县名,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以其东镇城置,在今新疆鄯善。

  ⑶虏云: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上空的云。

  ⑷炎氛:热气;暑气。唐储光羲《行次田家隩梁作》诗:“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

  ⑸阴阳炭:即指由阴阳二气结合的熔铸万物的原动力。语出西汉贾谊《鵩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之;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⑹炎风:热风。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

  ⑺孰:谁。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白话译文】

  久已听说的火山今日才见到,它高高地矗立在蒲昌县东。赤色的火焰烧红了胡天的云,炎热的气流蒸腾在边塞上空。不知道由阴阳二气构成的热能,为什么独独燃烧在这座山中?我在严冬时节里来到这里,山下仍然是一阵阵热风。人和马都热得汗流浃背,谁能探究大自然的奥妙无穷?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九载(750年)岑参初次出塞经过火焰山之时。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大约次年途经蒲昌(今新疆鄯善)。当时火焰山横亘眼前,烈焰飞腾,奇景壮丽,激起了这位边塞诗人的满怀豪情,因此创作了这首《经火山》。

  【赏析】

  此诗写亲眼所见的景象。起句“火山今始见”的'一个“始”字,发出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慨叹。“突兀蒲昌东”中的“突兀”一词,既勾勒出火焰山巍峨高耸之貌,又描绘出火焰山拔地而起、扶摇直上的宏伟气势。起始二句,气势宏大。

  接着“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二句继续写火焰山的威势。“虏云”、“塞空”,既表示其空间的高远,又象征着异族活动的天地。而那火焰山的烈焰,却能燃烧那远天的云朵,灼烫的气浪蒸热了广漠的塞空。将火焰山置于广阔的塞空虏云之间,以烘托其热力威猛之势,联想合理,夸张恰到好处,炼字精当,意韵喻长。尤其是一个“烧”字,将火山烈焰指向虏云;一个“蒸”字,使火焰山热气威及远塞,由低向高,由近及远,顺着火焰山热力的漫延,形象地刻划出火焰山名不虚传的威势。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夸张,并非不着边际地虚叹,而是基于生活的真实和诗人志向的高远。在这里,诗人没有拘泥于火焰山近景红岩焦土的精雕细刻,而是从远处的“赤焰”和“炎氛”,“虏云”和“塞空”着眼,以山比军、以热喻威,使诗歌饱含深广的意境。

  接着,诗人在反问中发出惊叹:“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西汉贾谊在《鵩鸟赋》中把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变化比喻成金属的熔铸,岑参此处化用其意,幻化出一种新奇的意境:火炉之大,如天高地阔,燃料之多,集全部阴阳于一地,从而燃着了这座石山。意为火焰山举世无双,为世上万物之佼佼者。

  收尾四句:“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以反衬手法,再现火焰山威势,一物多咏,造成连贯的气势。诗人自长安来,一路天寒地冻,唯独边塞火山热气蒸人,人和马都大汗淋漓。这种驱寒使热之工,若不是神力造化,人力绝不能能为之。这里,诗人通过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真实地描绘出火焰山奇特怪异的景象和无穷无尽的强大威力。可以想见,来到火焰山前,诗人触景生情,气贯长虹,更加激发了在边塞施展宏图的志向。

  拓展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①

  君不见走马川②行雪海③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④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⑤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⑥,汉家大将⑦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⑧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⑨。

  ①题一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于天宝十三载(754)九月,同时还作有《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时作者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中。封奉命西征,岑写此诗送行。据《旧唐书·封常清传》,封氏天宝六载十二月至天宝十四载秋在安西。十四载十一月入朝谒玄宗,奉命抵御安禄山叛军,十二月兵败。是月二十一日与高仙芝一起被玄宗下令斩于潼关。②走马川:未详。一说大约应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一说即左末河,距播仙城(左末城)五百里;一说即今乌鲁木齐市西北三百里处的玛纳斯河。总之当为冬涸夏水的季节河。④雪海:未详。因经年多雪而名。按诗中走马川与雪海对举,则二者距离或不远。《新唐书·地理志》载:“雪海,又三十里至碎卜戍,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热海。”此雪海距热海(即今伊塞克湖)不到百里。后人或据此推断诗中所言“走马川”当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然则热海与轮台东西相距千里。④轮台:唐贞观年间置轮台县,即今乌鲁木齐市北不远处的米泉市境内。诗中所言轮台即此,属北庭,距北庭治所不远,封常清常驻军于此。又有古轮台,约与今新疆轮台同,本为仓头国(一作轮台国),汉武帝时为李广利所灭,后并入龟兹。⑤匈奴:中国古族名,亦称胡。战国时代活动于燕、赵、齐国北面的广大地区。汉代常与汉王朝发生战争,至汉末分化无存。唐人诗中所言匈奴,皆代指西北游牧民族。⑥金山:阿尔泰山,在新疆北部。西见:身处金山而西望。烟尘飞:战事已发生。⑦汉家大将:此指封常清。唐人常借汉指唐。⑧五花连钱:五花马,身上有连钱形状的花纹。⑨车师:汉西域国名。此指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伫献捷:立等报捷。

  此诗本事未详,故诗中诸地名亦难确考。岑诗所言“封大夫出师西征”、“封大夫破播仙”,史书皆无载。据刘开扬《岑参年谱》:岑天宝十三载(754)四月启程赴北庭,夏、秋之交到北庭。八月,封征回纥,大约回纥未战而降,封受降回军,岑作《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九月,封又西征,岑参作二诗送之。冬,封破播仙回,岑作《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若是,则“西征”与“破播仙”乃一事。然播仙在北庭之南偏西,中间隔着天山。此诗所涉地名,若以轮台为起点,则播仙远在西南,金山远在北面偏东,走马川如果是指玛纳斯河,则在西北不远;如果在伊塞克湖附近,则在千里之外的西南。如此看来,诗中所涉地名,实不可一一确指。诗人或许是以尺幅千里之笔,随意撷取西北边庭之地理风物以成诗境

【岑参《经火山》】相关文章:

1.岑参 《经火山》

2.《经火山》岑参

3.岑参《经火山》原文

4.岑参《经火山》鉴赏

5.岑参《经火山》原文与翻译

6.岑参《经火山》赏析

7.《经火山》的岑参唐诗鉴赏

8.《经火山》岑参唐诗鉴赏

上一篇:后山水上乐园作文800字下一篇:岑参《经火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