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 伪满洲国读后感

2021-04-21迟子建

迟子建 伪满洲国读后感

  《伪满洲国》作品描绘了日本占据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满洲国伪政权那个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代。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一

  接触迟子建的文字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就对这个女人产生了好奇。我觉得通过文字的魅力,我想她一定优雅,有品位,是新一代知性女性的代言人,她的文字平淡不失色调,清新委婉又有一点郁郁的忧伤,因为她死去的丈夫。不错,当时是看到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本书给了我很多遐想,我在脑子里描绘着那件旅馆,想象着停电时那个寡妇歇斯底里的吼叫。我想,那里的夕阳一定别样唯美,溪边的露水一定晶莹可爱。这是一种我的向往,自由的散心。慢慢享受时间在暮色中的流淌,没有我的故事,只是偶尔有片刻回忆,我只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悲伤中的主人公不正是吗?逃离正常的生活,在陌生的地方,疗养受伤的心。用爱将哀伤、痛苦和绝望凝结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终于魔术师丈夫化成蝴蝶,落在主人公的无名指上。映衬着蓝宝石戒指散发出的蔚蓝色光彩,让夜不再是夜,新的美好在此刻如此温暖光明。是那一次旅行,还是去听的那一些故事,或是在那期间的那些人的那些事,让她从悲痛中走出来,能从爱人的爱中复活过来??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昨天考试的作文,是faction还是textbook交给我们生活或是生命、人生多一点。迟子建的《夜晚》让她的文字蜕变,让她的生活重新开始,是课本中能给她的吗?但是如果没有课本,她能读字能写这些吗?所以这样的题目出出来是有什么意义。言归正传,说说最近读的《伪》。700多篇幅的文字,七年多的准备,这样的一本书,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四五的故事,岂能一言两语说得清。这段时期的中国式最混论的年代,清政府走向灭亡,日本侵略东北乃至骄横全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的斗争,国内军阀的混战,以及太平洋彼岸所发生的一切,都颠覆着历史的足迹,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是这些,都是伟人们的视角,平民百姓想的只是今天的温饱。书中描写刻画的都是这段特殊年代几个平民百姓的生活,生活中的小人物也终于有了在文字界的大舞台。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配角,不再是灯光背后的人物。弹棉花的老人,当铺和餐厅老板,店小二,土匪,剃头师傅,日侨,抗联军人,教师,乞丐等等许许多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主角,他们的人生记录着历史,他们的人生反应着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折射,也是一种缩印。我喜欢那一面被分成两瓣的铜镜,他古老却不失光泽,稳稳当当的沉淀着历史的粉末。

  教师王亭业是可怜的细菌战牺牲品,他成了实验室里面被解剖的对象,不管他的代号是十六号,还是二十六号,精神麻木不是身体上的摧残,似乎是对有那么一群人的缩写。对吉来,该庆幸还是该悲哀?庆幸的时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富二代过得逍遥自在,仿佛是生活再世外桃源,说明我们经济还没有垮,在大多数人吃不上饭时,还是有几个富人。悲哀的是,他的存在就是一种浪费。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玩世不恭。我绝对相信在那时,有像吉来这样的人,过着盲目庸俗的生活。弹棉花的老人,因为惦记着家里更老的老伴,为了能活着出去,不得不对汉奸对日本人低头献媚。但是却又有骨气和勇气在给他们准备的食物里加一些作料,鼻涕、洗脚水,甚至尿液。看到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书外的我都觉得大快人心,干得好!民族的骨气,连老人都没有放弃过斗争,中国怎么没有希望,怎不能屹立在东方?只是当时,小老百姓为了在艰苦的日子中生存下来,为了简单的衣食住行,他们在浑浊的空气中无力的挣扎着。

  书的内容由几个部分分别穿插着进行,每一部分都有他的主角,就像黑白连续电视剧。沧桑中浸透着悲凉,困苦中夹杂着生的力量。但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它们有同一个线索——战争。随着时间在变,战事在变,人民的日子也在变。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变化,都围绕着战争。但是我们却看不到一丁点儿关于战争的描写,看不到敌我双方厮杀的场面,也看不到枪弹如雨林般的画面,这就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与其他同样题材类型的书的不同。它的故事没有直接或者很明显的表达对战争的愤怒,对社会局势想要有一个具体的描绘。总体看来,更像是在描述他们的故事,用一种平淡的姿态来处理故事情节的波动。但是,读完后,能让人对整个局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仿佛刻意勾画却又不着痕迹。文字语言、篇章段落、故事情节的处理艺术技巧,迟子建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我看了好几天,真的让人有进入时空的穿梭的感觉。每每一进入书里面的文字,心底有一根神经就被牵动着移动。他的血,她的笑,他的苦,她的泪,他的故事,她的人生,他们的命运。文字会说话,立刻就是舞台中央的话剧表演。周围景物的描写,就是背景音乐的音符,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跳动。仿佛是空气中久久不能散去的氧气分子,耗尽了读者所有的情绪,承载了作者所有的感情。是的,历史的烙印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历史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能再次浮现,重新点燃那颗炽热的心。这就是迟子建的文字,她的《伪满洲国》,我们曾经的伪满洲国。

  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二

  初识迟子建,大约是在2007年的初冬,因一本题名为“我的冬天下雪了”的散文集。身在清华的我,想着北国故乡此时也该初雪飘飞,“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淡淡哀愁,不禁让我喜欢上了故乡作家在故乡特别的季节和氛围中描写故乡土地上心情的文章。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独自站在白茫茫的场景中,远近的一切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是白的,地是白的,房屋也是白的,此时的天地融为一体,密云不断播撒的雪花就是密缝这天地融合的丝线。沉沉的氛围,沉沉的笔触,沉沉的感情,却被一位女作家用一支纤细的笔记在了如雪一般洁白的纸上,散发出了感情的真挚,对生活的珍视。文字和感情都如雪一样晶莹纯洁。

  从此,知道了“迟子建”这个名字。

  以后,对这个名字的印象逐渐加深,并且与“茅盾文学奖”联系在了一起。希望这个辉煌的荣誉不是这位黑土作家创作的巅峰,希望她的心灵和文笔都继续恬淡纯净地流淌,直到远方。

  捧着《伪满洲国》这本厚厚的小说,作为一位东北人,自己的故乡就曾经历了这十四年的浩劫,自己的祖辈就曾经历这段身边的历史,1种苍凉感伴着好奇由我心底生出。关于“历史是英雄还是群众创造的”这样的讨论已经争鸣良久,且在哲学上按照各自的观点也都有了更易空间不大的确认。群众在书面历史的背后默默推动着历史,而英雄却是踩在无数群众的肩膀上、在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顺流一推、立于时代潮头而名垂青史的幸运儿,英雄与群众互为表里,辅车相依。可是,随意翻开身边的史书,历历在目的仿佛只有大人物的名讳,老百姓的身形被隐藏在了巨人的背影之后。

  很庆幸,这部以史为背景也以史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就是以小见大——以1个个普普通通小人物的寻常生活反映大时代大事件的,至少绝大部分内容是远离英雄只有群众的。不知道史诗的定义为何,但我认为这的确是一部百姓所经历史的长诗。诚然,再重大的历史事件,尽管可能彻底改变今后几千年的人民生活,但是对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它的影响也是渐渐显现的',生活还要继续,只不过是在悄悄偏离原来的轨道。这有可能就是传统的惯性,也是生活的力量。

  故事从新京罗锅弹棉花匠王金堂老人家的事开始。新京是东北的中心地带,这一家人也是故事辐射的中心,所有人物都与王罗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为亲戚里道,或为邻里邻居,远的如下山胡匪胡二、鬼子军官羽田也都与王老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老人有联系的关联者,就算康德皇帝也是老人妻子的族亲。世界真小,这是广义上王老汉的大的家事纪年。

  大人物和小人物本没有什么实质区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多小人物一跃而成大人物还是靠出身机缘的因由。小人物经历的,在时代的笼罩下,大人物大概也要经受,只不过形式可能更随和,程度也更循序渐进。人物经历的事件,有小有大,有亲历有道听,但都有可能不经意间成为历史并改变历史,借用米兰达规则的表述就是“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历史”。作家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查阅了大量资料,可从书中展现了大多数伪满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看出,如抚顺平顶山惨案、日本拓荒团、强建集团部落、日本对东北经济的掠夺、骇人听闻的关东军细菌战731部队、抓劳工建要塞、东北抗联等等。“在那样的年代,人的命运是不能由自己做主的,他(她)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意外的变故”,人命如发,随风飘摇。

  把大历史和小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是这部书的特色,更为可贵的是,能把小人物的生活在历史的背景下展现出来,进而勾勒出小人物命运的脉络。我们在这部作品中看到了当时人的衣食住行言语风俗,看到了当时的生活轨迹。的确,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只要没有被剥夺生命,只要没有被逼到失望的绝境,生活就还要继续。能够揭竿而起、奋勇杀敌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默默承受,默默地熬,熬生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城里人有城里人的苦闷,乡下人有乡下人的悲戚,士农工商各有各的难处,当兵的不是附逆就是抵抗再有就是在上述二者之间挣扎。作品中让如此多的人物,什么人什么场合什么心境下说什么话,对一位作家也是很大的挑战。语言的东北化生活化平民化朴质化多样化,打造了这部作品的真实与动人。谁能想到中天的明月也可以金黄的玉米饼作比?大概不是久历饥饿饥肠辘辘的草根群众,是不会跳出婵娟玉轮的窠臼的。

  我深深地赞成作家的观点。“战争是一场意外事件……芸芸众生只能默默承受。日本占领东三省期间,老百姓还是得按部就班地生活,其中蕴含着历史的伤痛和人生的悲剧”。对此,其基本态度是“尊重历史,保持历史的真实,在抱有1个作家应有的良知的同时,对我作品中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赋予他人性的意义”。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不会因为面对铁壁森森的历史就失去自己的人性,而历史也不会因为其自身的规律就甩掉创造者的人性。

  我想,伪满洲国正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平民版历史。没有历史畅销书的纵横捭阖、幽默诙谐、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却有生活、有血肉、有质感。宛若就在身边,读来似临其境。这是一位东北作家用一颗东北心写的书,一段我们流着东北血的东北人,按着东北个性,说着东北话,主动被动走过的一段东北路。

  北风吹,雪花飘,时间也已经流走……

【迟子建 伪满洲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1.迟子建伪满洲国

2.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

3.评价迟子建小说伪满洲国

4.迟子建《伪满洲国》读后感1500字

5.迟子建小说伪满洲国鉴赏

6.迟子建伪满洲国后记

7.迟子建《阿央白》读后感

8.迟子建句子

上一篇:迟子建名言名句下一篇:赏读迟子建的《清水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