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最有名的作品莫过于他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作品中诗情与哲理兼有,以情动人,以理启人,耐人寻味。诗中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几句最为著名,为后人千古传唱。
在这首《春江花月夜》之前,跟张若虚同时代而稍早于他的刘希夷,在其代表作《白头吟》中也有这样情理兼佳的'两句,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是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外甥,以“善为从军闺情诗,词旨悲苦”而闻名于世;他那首《白头吟》(一作《代悲白头翁》)是用乐府旧题写成的七言歌行体诗,全诗文超情外,理穷智表,音韵优美,十分感人。
这两句诗以花落可复开、青春不再来为反衬,既抒发了岁月易逝人易老的感伤之情,又寄寓着生命有限而自然却永恒的这个哲理,发人深省。清人赵翼在论到刘希夷的这两句时指出“此等句,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瓯北诗话》)
而张诗更在刘诗之上,“江畔何人初见月”云云,所说的亦是人人意中所有,但却非人人皆能道出,故足以名当时且传后世。《春江花月夜》也本是乐府旧题,当初陈后主等曾用此名来创作宫体诗,不过到隋代时便已词无浮荡,体归雅正了。到了张若虚手里,他利用此题写出了这首堪称巨制的七言长篇。
全诗36句,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首八句,诗人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四字逐一吐出,而“夜”字暗含其中;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突发奇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紧接着,诗人笔触一转,下面进入了对客思闺情的描写:虽天涯相隔,却同见明月,虽共见明月,却难互通音信,徒然对月相思。而此刻,花已落、春将老、月西归、江自远、夜欲尽;诗人运用消字法,又将五字逐一收去,余情袅袅,余韵无穷。
这首诗音韵格调婉转流畅,诗情哲理节节相生;诗人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尽管悲伤,但仍然轻快,虽然叹息,却总是轻盈。比起《白头吟》,本诗向人们所揭示的人生哲理,以及创造的艺术境界,和其美学价值,都在刘作之上,无怪乎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了。
类似的诗句,后面的人也写过很多,像李白、杜甫、岑参等等,苏轼也曾深受影响,在《中秋月》和《水调歌头》还在感叹摸索,但到了《赤壁赋》中,他已认识到“自其变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寓绝对于相对,从万变看不变 的观点出发来观察生命与历史的人生观,比起张若虚,又自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文学形式之一,如果在作品中把诗情和哲理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但有助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会因此而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象《春江花月夜》和《白头吟》这样的诗,定然会成为传世之作的。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相关文章:
4.春江花月夜全文
8.《边城》全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