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2018-07-20春江花月夜

  一、整体感知:

  1、课前导语:

  自古以来,月亮就一直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深沉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被誉为吴中才子。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他仅凭一轮明月便成就千秋美名。

  古今评说:“孤篇横绝,竟成一家”,“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确定目标:

  学生找出最难理解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理解本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诗人面对寥廓海天产生了什么样的哲理思考?

  (2)本诗描写思妇游子之恋情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有何内在联系?

  3、学生朗读:

  (1)字词音义:

  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读x i á ;

  斜月沉沉藏海雾:“斜”读x i é 。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教师提问:

  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

  景:春江月夜之美

  理:宇宙人生之思

  情:思妇游子之恋

  (3)诗句翻译:

  提问:全诗中说理的诗句是哪几句?请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理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翻译时注意两个“初”字,“初”翻译为“最先”、“第一个”。

  二、焦点透视

  (一)问题一探究:

  1、问题探究: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说明诗人在面向寥廓宇宙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怎样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初”表明诗人在追问:人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江月何年初照人?”,“初”表明诗人在追问:江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他思考的是:我从哪里来?月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板书)

  2、问题探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进一步思考,你怎样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一句?

  ——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因为:

  (1)人类种族的延续是永恒的。人类的繁衍和种族的传递不会中断,人类生命的链条不会中断,正如《愚公移山》中所言:“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人类的精神是永恒的。正如臧克家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教学小结:

  把历史向后翻过几百年,我国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也有过这样的思考,他在着名的《赤壁赋》中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的意思是宇宙和人类都是永恒的,他们深邃的哲理情思隔开几百年历史成为一段遥远的回声。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注释下一篇:春江花月夜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