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故事案例

2020-04-24弟子规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重要读物,原名《训蒙文》,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

  《弟子规》案例故事1

  《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自学习《弟子规》以来,发现师生们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几个案例故事证明,《弟子规》也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思想的最好的教材。

  “同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在汶川地震及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把《弟子规》落实到行动上,积极捐款捐物赈灾,支援灾区。并积极参加“慈心一日捐”,把《弟子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小朋友慈悲、仁爱、广大之心。也使家长受到一定的同化。

  言语忍,忿自泯。兄弟睦,孝在中。

  有一天,有一名同学急匆匆的跑到我办公室去,说张老师,唐超同学和刘亚男同学在篮球场上打起来。这一个打字就把我的心给揪起来,首先我想到的是有没有孩子受到伤害,当我快步跑到操场发现两名孩子完好无缺的站在那,我的心放下来。问了问他俩什么原因打架?原来唐超个儿高,很容易接住一个篮球;刘亚男个矮没接着,心里很恼火。于是乎他就想了一个很不文明的办法,没有抢着球,拿胳膊肘给人一下,那唐超当然心理很不平衡。好在我们的孩子很有意思,一旦发生这种事,每个同学旁边都有些同学各自的把他们分开,所以他们没有受到伤害。这个时候我就想,学了《弟子规》咱们得用,那怎么办?对,变批评为讨论。我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任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同学们讨论之后,他们对照《弟子规》的经文,得出了这么两条结论,第一个结论叫「言语忍,忿自泯」,彼此忍让一下,这个事就好了,唐超和刘亚男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把各自的互相指责变为各自的自责。再来有个同学说「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的层次就上来,把班级的同学当作兄弟,而又把我们的老师当作父母,那份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今天是下雨天,上内堂课。我发现刘乐东和梁建两个同学摆弄着两支一模一样的自动铅笔,旁边的张瑶快人快语,说“老师,刘伟真大方,送给我们好几个人礼物了,就是这种自动笔!”说完手里也举起了一支一模一样的自动笔。张伟家的情况我多少了解一点,是个单亲家庭,他爸爸妈妈离婚后,张伟跟着妈妈生活。他妈妈在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铺,我转过头去,看到张伟低着头不敢正视我,我猜到可能他没告诉他妈妈,偷偷把自动铅笔拿出来送人了。我当时没做声,下课后我故意让张伟帮我把体育器材拿到办公室去,到办公室后我问了问他,果然那自动笔是他没告诉妈妈偷偷拿出来的,因为怕妈妈不同意。我拍着他的头笑着说,送好朋友礼物本身是件好事情,但是你送的是妈妈的东西,虽然不贵重,但得经过妈妈同意才行。你不问怎么知道妈妈不同意呢?弟子规上怎么说的?”刘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只听办公室外响亮的一声“报告!”随后刘伟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迫不及待地说“张老师,妈妈真的同意了!妈妈真的同意了!”小家伙用澄澈的眼睛看着我说:张老师,我知道弟子规上说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老师我记住了!”说完一阵风似地跑出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忍不住笑了。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该上课了,我顺着楼梯往下走,学生们也陆陆续续往楼上走准备上课了。这时一个身影从眼前闪过,是刚刚从我身边过去的张安琪,已经上楼了,怎么又下来了?手里还攥着什么东西。这小子难道还没玩够?马上就上课了呀!这个张安琪一点也不安分,上窜下跳,而且有个坏习惯就是乱扔垃圾,本子上的纸被他撕下来不是叠了飞机满天飞就是团了纸团当炮弹扔得到处是,弄得老师和同学不胜其烦,很是头疼。我大声喊住他说:张安琪,要上课了,你上哪去?张安琪停住了,挥了挥手里的东西说:“我去扔掉,马上回来!”这时我看清了,原来是个香蕉皮,张安琪说:“不知是谁扔到楼梯上了,小同学看不到很容易滑倒。”我惊讶地说:“真不错,张安琪变化真大!觉悟听高挺快嘛!”张安琪转过身边大声说:“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边跑向垃圾桶去了,这个张安琪,可真令我刮目相看了,不,是《弟子规》令我刮目相看了!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王羲之对自己和七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衣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书法。有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儿,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王献之拿着自己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一点儿对王献之说:“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总是让儿子王献之陪在身旁,从不约束孩子。父母热情好客的行为感染了王献之,并对王献之性格、品德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羲之鼓励王献之勤学苦练,传说王献之练笔曾用尽十八缸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成为一代大家。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小熊冰雹

  “妈妈,我要喝蜂蜜!”小熊说。

  “孩子,你刚刚喝了一罐,要是再喝,就会牙痛的。”熊妈妈说。

  “我要喝!我就要喝!”小熊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儿。

  “我的孩子脾气这么坏,真拿他没办法!”熊妈妈叹了口气,到菜园里干活去了。

  小熊见没人理他,脾气越发大了,他的肚子变成了一个**的气球。

  一阵风吹来,小熊像气球一样飘起来了。

  “我要飞到大树上的蜂巢里喝蜂蜜!”小熊怒气冲冲地说。

  可是,他没能在大树上停下来,而是被风儿吹到乌云里了!

  “我不是小鸟,不想上天!”小熊叫起来。

  天上好冷啊!小熊缩成一团,身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此时,熊妈妈正在给青菜浇水,忽然,一个像小熊一样大的冰雹落到她身边。

  “**的冰雹!”熊妈妈惊讶地说。

  “妈妈,我不是冰雹,我是你的孩子!”冰雹裂开一个口,跳出来一个小熊——他惭愧地低下头,然后扑进妈妈温暖的怀里。

上一篇:孔子弟子的小故事下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评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