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叹庭前甘菊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2018-07-22杜甫

  叹庭前甘菊花

  杜 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4分)

  2.诗的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甘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绽放,即使开得绚烂多姿也无人欣赏,枝叶繁茂却要遭受风霜侵袭。(分析2分)诗歌塑造了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甘菊花形象。(特点2分)

  2.反衬(对比也可)(1分)。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无人欣赏。(2分)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表达了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1分)(答“象征”,以“众芳”象征才能平庸之人,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黄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三载,在长安时作,盖献《西岳赋》之后。

  诗题一作“叹檐前甘菊花”。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臆》:菊有甘苦二种,甘者可入药,苦者似菊而非,其名曰薏。所云众芳细琐者,薏之属也。移时晚。言移植后时。根失所,谓失其故处。

  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 朱明伦评注此诗“杜甫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落第,还参加过玄宗特诏的制举也没及第,又因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而待制集贤院,结果仍未获一官半职。此与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尔!怎能不叹花且自叹?”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其后,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又有什么用呢?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这一年杨国忠屡次进言安禄山将反,不为玄宗所信,相反安禄山被委以重任。李宓攻南诏,到太和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边将拥兵自重,唐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仇兆鳌说:“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  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上一篇: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翻译赏析下一篇:杜甫《野望》全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