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2018-07-16范仲淹

  范仲淹是一位北宋的著名思想家。下面一起来阅读欣赏范仲淹的爱国故事!欢迎阅读!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年少时家贫但非常好学,对天下有自己的抱负追求,常常勉励自己:“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在乐。”。

  范仲淹在二十多岁离开家,来到应天府书院苦读学习。五年之后考取了进士。做官之后,范仲淹一直在低职位上徘徊,没有权力参与国家大事,自己的才华始终无法得到展示。在三十四岁时,他向上级毛遂自荐,以图大展宏图。盐水治水的成功证明了范仲淹的才华,这一举动深得百姓的好评。

  在位期间,范仲淹大胆直言,抨击时弊,几度遭到了贬职。出任秘阁校理,几次批评章献太后垂帘听政的弊端,因此被贬为通判。等章太后去世后,范仲淹任左司谏,因批评仁宗荒地废除皇后被贬到睦州。在任国子监时因批评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当,再次被贬。

  任职期间范仲淹还通过自己的才干修复了同西夏的关系,使得边关外无一失。由于在边关抵御外来侵略立下的汗马功劳,范仲淹被提升为参知政事,这个升迁为他实现自己的改革理想创造了条件。

  范仲淹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改革方案,但没到一年,就惨遭夭折。原因是改革出动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在奸臣和宦官勾结下,改革以失败而告知。范仲淹也因此被罢免参加政事。

  范仲淹六十三岁,疾病缠身,向朝廷请求到颍州任职。可是在徐州中途,因病加重,与世长辞。

  范仲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章,最著名的就是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有很多。范仲淹家世不是很好,他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生活艰苦。但他却乐观向上,刻苦读书。他年少时在应天府书院读书的时候,昼攻夜读,面对观望皇帝的众人,他没有随波逐流,只道:日后再见,也未必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在年少时就已目光长远。做官后的范仲淹不辞辛劳为民治堰,整治学风,深得百姓爱戴。

  范仲淹的故事中指出他官运鼎盛时期是他经晏殊推荐后任右司谏,上书言事无所畏惧,多次犯言直谏,被谗受贬,却至死不悔,可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后来李元昊称帝谋反,他平定叛乱,驻守边陲立功,国家却因边防开支过于庞大而元气大伤。他就认真总结提出改革,还得到了皇帝的允许。但改革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他们勾结在一起在皇帝面前说傅作义的坏话,致使范仲淹被贬为知州。被贬期间的范仲淹应滕子京邀约写下《岳阳楼记》。

  而范仲淹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是他一生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徐州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范仲淹的故事至此终了。他一生忧国忧民,值得后世的人们尊敬与学习。

上一篇:范仲淹苦读故事下一篇:课文范仲淹的故事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