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找寻》赏析

2018-07-17顾城

  诗人顾城创作了很快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诗作《找寻》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找寻》中,反映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我在阔野上,在霜气中,

  找寻春天,找寻新叶,找寻花丛。

  当天大亮冷雾散尽,

  我只找到一滩败草,一袖寒风……

  1970年2月,十三岁

  赏析:

  也许,顾城迷恋的只是夜的旷野中,凄清的霜气里,鼓荡着生命热望的梦境。他找寻,就是为了这温暖,这鲜艳,在找寻中变得格外生动。甚至,夜就永远是夜吧,哪怕冷雾刺骨,他害怕天空睁开眼睛,只是不容逃避地指责他梦的虚空。

  他不可遏制地做梦,恐慌也频频敲击着他的脆弱。梦的温度滋长着希望,而他却怕盖住这梦境的大手透出的凛洌寒霜。他只有不停,只有寻找,只有在不可知的黑暗与冰冷中,感知自己对美好梦境的执着与渴望;他只有在未来临的朦胧与静寂中,感知自己对神秘幻想的揣测与憧憬。

  我们知道诗人用心搭起的舞台上,上演的是最古老的悲剧。在揭幕之前,他还能做什么呢?除了用手捧住胸口,挽留这最后的明亮与温柔?

  作者简介:

  顾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养猪。“文革”前即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

  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补充: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 Dienst)简称DAAD,最早成立于1925年,代表德国231所高校和128个大学生团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交流机构之一。】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上一篇:顾城诗作《眨眼》赏析下一篇: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