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

2020-04-26古诗

  知识点总结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下面是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阅读的理解。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试说明的要求:理解词义和句意。划分朗读节奏;欣赏词语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考点概述:

  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

  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

  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

  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

  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

  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

  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前五点主要是阅读,后四点是针对诗歌赏析。

  常见考法

  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误区提醒

  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

  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①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②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尽,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本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了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1)性格:天真超脱;艺术风格:想象奇特。(意近即可)(2)拟人手法;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透视?助读:这两道题是从诗意理解、情感感受、品析写法的角度命制的。

  要准确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要知道其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李白(其时遇赦,重获自由)、贾至(与李白同时的作家,以散文著名;其时贬官为岳州司马)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了一组(五首)七言绝句。组诗原题为《陪族叔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以上选其第二首。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明月的召唤,让诗人陡生上天之心:耐可乘流直上天?这天真异想,似突兀而来,没有缘由。但是,月色不就是最好的缘由吗?因此,这一突发奇思,反作用于月色的描绘,使得月色愈发迷人。诗人奇特的想象与天真超脱的性格,不是正由此可见一斑吗?想象奇特,正是诗仙浪漫风格的体现。回答性格抓住天真超脱,回答艺术风格点出想象奇特浪漫等即可。

  三四句直抒胸臆。月色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上天既不可得,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色,醉游湖上。赊字颇堪玩味: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赊字,似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珍爱与尊重,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赊,自然是不花钱了,那么李白《襄阳歌》中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自然也就成了赊月色的最佳注脚。赊字极见诗人性情:痴恋月色,陶醉于自然美景中,洒脱不羁,豪放而不失浪漫。

  本题的考查点落在作者的性格、诗歌的艺术风格、用语的辞格方面,更侧重于诗歌的内容把握、手法品析,这正是抓住了最为关键的部位。

【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

2.古诗词阅读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

4.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技巧之古诗词阅读

5.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

6.初中语文古诗词

7.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8.初中语文必背的古诗词

上一篇: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下一篇:古诗词阅读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