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课堂记录

2020-06-19古诗

  【背景】

  舞台艺术的美妙,往往是可观而不可言,作者用高超的语言技巧传神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的精湛表演,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学此文,在立足理解文章的语言之外,可进行扩展阅读,打开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实录】

  1、片段一:

  课前五分钟,我已经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些诗句,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薮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Huo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一部分同学在我写时就已经在下面小声念诵,于是,我让大家大声地诵读一遍,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上的诗句。你们知道这几句诗写了哪种艺术?舞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鉴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首诗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我稍加解释。剑器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劲舞,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是侧面描写,通过观者和天地的反应反衬出剑器舞的声势;huo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指舞者舞姿低垂时好象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高扬时好象天帝驾着龙在天空翱翔;舞者出场时往往锣鼓震天,待舞蹈正式开始,锣鼓声戛然而止,所以来如雷霆收震怒;舞蹈时,光艳四射,魅力无穷,气势宏伟,结束时,却只见一素衣女子立场地中,所以罢如江海凝清光。给学生稍作讲解,可以加深印象,利于积累。

  2、片段二:

  现在,且看著名女作家冰心是如何描绘舞蹈的?让我们随着冰心优美的语言去欣赏卡拉玛姐妹所表演的印度古典舞蹈之一──婆罗多舞。接着,要求学生自由地放声地朗读第 11至18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甲:我认为第13段写得好,非常生动形象。

  师:能不能说得更具体点儿?

  学生甲:比如,深深地低头合掌亮出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这分明是眉目传情。

  该生一边说一边做了个低头合掌的动作,引起一片笑声。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老师,我喜欢第17自然段。话音刚落,引起了一片共鸣。确实,这一段用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受第一位同学的启发,我要求学生在欣赏此段时,要向全班摹拟舞者的神态动作。这下学生兴奋不已,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低回婉转的娇羞张目嗔视叱咤风云的盛怒画眼描眉蛇舞等等,其中不少同学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动中,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乐趣无穷。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片段三:

  对一篇课文,怎样才算读进去了呢?我们不仅要能欣赏,还要去研究,要提出问题,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问题的。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嘛!面对课文,面对作者,当然也包括面对老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的!只要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就提出来吧,一个字一句话都可以,我看看哪位同学最善于思考。

  稍微停顿后,一女生站了起来。老师,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呀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这一句我不理解。

  师:程蔚蓝同学勇气可嘉,这句话确实是个难点。(听到表扬,她喜上眉梢)

  师:朝阳下耀眼的红莲和深林中旋舞的孔雀是很美的,你看到了心情会怎样?

  生:又惊又喜。

  师: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一位平时较调皮的男生高高举起了手,因为他是一个婴儿,还不会说话,只会咿呀。(全班笑了)

  副班长站了起来,他平时想得挺深,总是很有见地。他侃侃而谈:我认为这里是比喻的说法,作者的意思是舞蹈实在太美了,美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作者很谦虚。

  学生说得太好了,我高兴地问程蔚蓝:这个回答你满意了吗?她欣然点头。接着,问题纷至沓来。

  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句话,本来跳舞者应该心里时时有观众,怎么能够忘怀观众,也忘怀自己呢?

  开头用的几个排比句,意思大致相同,我觉得有点罗嗦。

  为什么要在台中间的小桌上供奉一尊湿婆天的舞像?

  4、片段四:

  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吹口琴《送别》(事先安排),全班同学写写聆听时的感受,一、二百字。

  【课后反思】

  在接下来的课中,我们又阅读了叶君健的《看戏》,以及高尔斯华绥的《观舞》,视野向课外延伸。

  执教新课程一年来,我常想,新课程究竟应该怎么上,思路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我想,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对语言的敏感以及对语文教学的一份执著。

  语文课堂是一个学生建构自己思想与语言的动态的场,学习是一个学生内部的通过外在关系消解他原有思维-语言模式进而建构新的语言-思维模式的过程。课堂,让学生沉入文本,精读细节,感受语言,体味情感;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平等对话,发展思维。

上一篇: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全诗鉴赏下一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