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传奇故事

2020-04-24故事

  古代的帝王纷争不断,其中发生的故事精彩而悲凉,也是古代帝王生活的一种写照。

  中国古代帝王传奇故事(一)

  屈原

  由马可、张馨予主演的《思美人》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本剧以诗人屈原为主线,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作为男主角的屈原当然是备受瞩目的,但剧中那位两次流放屈原的楚怀王也受到了很高的关注。观众们不明白,楚怀王难道不是看中了屈原敢于直率谏言,以及屈原那一身的才华,才最终下定决心要重用屈原的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会变得不信任屈原,甚至还把屈原流放两次呢?这让大家疑惑非常,屈原到底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罪,才会遭受如此惩罚?

  在本剧的开篇,其实就透露出了楚怀王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多疑。就算屈原的父亲屈伯庸在祭祀刺杀的事件上为保护楚怀王而以身挡剑,就算屈氏是楚国三大贵族之一,就算屈伯庸对楚国无比忠诚,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嫌疑的。在屈家大门前,楚怀王受到了屈原的好友无明的刺杀,楚怀王听闻那把刺向他的剑是屈原的剑,当即就变了脸色,让人将屈原抓了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一直审问屈原,是不是也知道刺杀他的事情,还认为屈原也是主谋或者是帮凶。就这样的一位君王,我都替屈家不服,白眼狼,这一定是白眼狼!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楚怀王是一个多疑的人,就连他身边最得力的大臣他也是信不过的,更何况是年轻冲动的屈原呢?

  不过,归咎起来,屈原自己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那就是他在楚国实施变法改革的动作太大,损害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导致楚国旧贵族们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他。楚国贵族众多,新老贵族加起来就构成了整个楚国的政治集团,屈原想要改革,想要破除楚国各种朋党和党羽,想要让政治清明,这就是和整个楚国贵族作对。这是胆魄的体现,但也是屈原最不明智的地方。楚怀王难道不知道楚国需要改革才能强大吗?他是知道的,否则他就不会重用屈原。很明显,楚怀王是想借屈原之手,拔掉楚国贵族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君权。屈原就是楚怀王的一把枪,他做的事情得罪了全楚国的贵族,最后受益的却是楚怀王,自己落得流放的下场。

  楚国贵族因权益而倾轧的情况早就存在了,而且朝堂上派别林立,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常常令楚怀王的君权受到威胁。在剧中,靳尚、公子子兰等人受到了秦国张仪的蛊惑,接受了张仪献给他们的黄金和美女,一起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屈原。屈原遭受的两次流放,地点不同,时间也不同,但两次流放几乎都和公子子兰这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304年,这是屈原被第一次流放的时间。在这一年,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等旧贵族的谗言,远离了屈原,还将屈原流放到了汉水。这一次流放一共有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中,屈原的内心备受煎熬。公元前296年,这是屈原被第二次流放的时间。楚怀王依然是受到了公子子兰的蛊惑,将屈原给流放到了江南。屈原的许多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在诗中,屈原将自己的志向和忠诚全部融入了进去,并期望楚王能够理解自己。

  早期,楚怀王是很喜欢屈原的,所以才让他监管内政外交事务。屈原在任期间,明法度,举贤能,力主改革,瓦解旧贵族,民心所向的同时,让楚国的国力迅速提升起来。楚怀王看重屈原,所以屈原才有权力做到这些。但也正是由于楚怀王对屈原的过度的看重,才招来了心怀不轨的人的嫉妒和暗算。再加上,楚怀王后来听信了谗言,对屈原的信任不复存在,这才能下令流放屈原。

  中国古代帝王传奇故事(二)

  周世宗柴荣

  后周世宗,生于公元921年,去世于公元959年,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他原本是邢州尧山柴家庄一位名门望族之子,后来家道中落投奔小姑姑柴氏,与小姑丈郭威一家生活在一起。

  郭威从军入伍之后,柴荣跟随左右,一直是郭威的左膀右臂,随着郭威的升迁而动。他是郭威重要的辅佐,是最信任的下属。郭威后来推翻后汉,建立后周,柴荣以皇子的身份任职,后被封为晋王。郭威去世之后,柴荣依照郭威遗嘱继承后周皇位,成为后周世宗。

  公元954年,郭威去世,柴荣继位。他一共在位六年,在公元959年北伐辽朝的时候去世,享年三十八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柴荣在位期间,改革军事,革除弊政,减少赋税,将后周带上了一个新高度。可惜的是他死的太早了,留给年幼的儿子一个猛虎环伺的局面,最终使得大周朝被宋太祖赵匡胤夺取。

  柴荣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被郭威夫妻两人收养为义子之后,一直忠心的辅佐郭威。郭威未曾参军之前,他外出经商,贩卖茶叶,就是为了贴补家用。等到后来郭威决定从军的时候,柴荣也跟随在郭威身边,弃商从军。在郭威从微末,走到后周皇帝的时间里。柴荣一直都是他忠心的属下,信任的亲人。

  柴荣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作为,有勇有谋的人。在他继位之前,因为一直跟随在郭威左右。所以大部分光辉,都因为郭威的存在而被掩盖。等到郭威去世之后,柴荣继承皇位,他的才能才清清楚楚的显示出来。

  在位期间,柴荣清吏治,选人才,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为后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后周一派清明平和的景象,百姓富庶安乐,中原逐渐恢复。

  不同于大部分帝王的独断专行,柴荣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帝王。他有着广阔的胸怀,接受臣子的建议和批评。甚至在治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这个国家,将国家发展的越发强盛,他还会主动向臣子寻求建议。

  他曾经点名让二十多位翰林学士,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两篇命题文章。只看这两篇文章就可以知道,柴荣想要的不是空谈的文章,而是要有实际内容的东西。有些人会说,空话谁不会说啊!但是柴荣却不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他是真的在虚心求教。后来他就采用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后周世宗英年早逝,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八岁。许多人就说,可能是柴荣做了太多天理不容的事情,于是才有了这个惨烈结局。一将功成万骨枯,征战四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并不是说他造下了太多杀孽,他们最主要想说的其实是柴荣的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禁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禁佛、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周世宗柴荣禁佛,被后人统称为“三武一宗”四次“灭佛”。许多人就说,是柴荣对佛祖不敬,所以才结局凄惨。

  中国的佛教,从一定程度上被政治所运用。当统治者希望佛教来帮他束缚子民的时候,就大力倡导佛教,不抑制佛教的发展。但是当佛教损害统治阶层利益的时候,自然就会受到打压。

  柴荣之所以会推行灭佛运动,是因为那个时候佛教僧尼不事生产却广占良田。“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宜举旧章,以革前弊……诸道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在这样的情形下,开始了灭佛运动。但是个人而言,灭佛抑制土地兼并,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尽管如此,后世人对后周世宗的评价仍然十分之高。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就曾经对柴荣不吝赞美道:“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更多相关文章:

上一篇:《萌芽》阅读答案萧乾下一篇:祝龙风斗花和尚古代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