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的成语背后的典故是一段历史故事,大家知道这样的成语有哪些?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篇一:道听途说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邻居,他们分别叫艾子和毛空。艾子很有学问,收的学生很多。尽管如此,毛空却看不起艾子,总认为自己比艾子强。他想让艾子知道自己比他强,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天,毛空在路上听到一个消息,十分高兴,心想这回可找到机会了。他很快就走到了艾子的家里,对艾子说:“你听说过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二百个蛋的奇事吗?”
“我没听说过,但我一点也不相信。你能告诉我那只鸭子究竟有多大吗?”
“鸭子的大小和产蛋多少有什么关系?马那么大照样也不会下一个蛋。”毛空得意地说。
“对于你说的那二百个鸭蛋,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从何处而来。”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从鸭子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毛空有些不耐烦地说。
“鸭子的肚子哪能装得下二百个蛋?”
“那就一定是两只鸭子下的,你总相信了吧。”毛空有气无力地说。
艾子笑着说:“我还是不相信。”
毛空被气得没办法,只好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
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于是,艾子对他的学生们讲道:“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篇二: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之间竟然能交流沟通了。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又碰上粮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们商量说:“现在粮食不够了,从今天开始,食物必须节约着吃。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三颗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四颗橡子,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猴子们听到老人的这番话,非常生气,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纷纷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窜来跳去,貌似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分配情况的强烈不满。
老人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这样吧,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这群猴子们听了,觉得早上的`橡子数量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比晚上的多,就换了另一番模样,纷纷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
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篇三:破釜沉舟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相关文章:
4.历史故事的成语
5.历史故事 成语
6.历史故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