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鸟泣坟
典出《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是东汉弘农华阳人。他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关西孔子”,后来被朝廷征召入仕,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等职,后又升迁为司徒、太尉。
当时,安帝十分信任乳母王圣,对她言听计从,十分亲近。同时又宠信宦官樊丰,任命他为中常侍。
中常侍是为皇帝传达诏书和掌管文书的官员,常常参与要政,权力极大。樊丰因此更加骄纵不法,为所欲为。而王圣仗着养育过皇帝,把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
许多人都知道这两人在皇帝跟前能说得上话,纷纷献上金珠宝贝,或求办事,或求升迁。
杨震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对他们的贪侈骄横非常愤怒,多次上书向皇帝进谏,要求惩治这两人的不法行为。
樊丰从此怀恨在心,终于找了个机会陷害杨震,罢了他的官。杨震愤而自杀。
杨震死后,家人正要将他下葬,忽然有只五彩斑斓的大鸟从天而降,这只大鸟站在杨震的棺前,足有一丈高。
这只大鸟时而举头悲鸣,时而呆呆地望着杨震的棺木,还有眼泪滴落到地上,它足足逗留了一顿饭的工夫,直到杨震下葬后才大叫一声,飞上天去。
人们纷纷传说这是天神化为大鸟来悼念杨震。
后来,“大鸟泣坟”这一典故,用来称颂人德行高尚,有名望。
一鳞半爪
一鳞半爪
典出清·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
清代有一个诗人,名叫王士祯,他作诗要求有神韵。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谈论作诗之法,讲到神韵时说:“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意思是:神韵这个东西,就如神龙相似,它在云雾之中,东现一个头,西现一个尾,有时则这里现一只脚爪,那里现几片鳞甲,时隐时现,不可捉摸。)
后人把“一爪一鳞”说成“一鳞半爪”,用来比喻事物零星片断,不够完整。
汉阴丈人
汉阴丈人
典出《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往南方的楚国去游历,回晋国途中,经过汉水南岸,遇见一位老人正要去务菜园子。只见他从挖开的一个隧道下到井里,双手抱一只大瓮汲水出来灌园,万分吃力而功效甚微。
子贡说:“我有一种机械,一天可灌一百亩地,用力少而见效很大,老人家您不用它吗?”务园子的老汉抬头望了望他说:“什么样的机械?”子贡说:“在木头中凿一个机关,后半重前半轻,用它提水就像抽引一样,接连不断,水流泛溢奔流,名叫桔槔。”
务园子的老汉勃然大怒,一下变了脸色,讥笑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说,有机械的人一定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机巧之事的,一定有机变巧诈之心。胸中存留着机心,人的纯粹洁白的天性就受到破坏;纯粹洁白的天性不完备,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是不可能得道的。我并非不知道桔槔这种机械,我是耻于做这种事情!”
后人用“汉阴丈人”比喻顽固分子反对新事物,往往会拿出一套歪道理为自己的守旧行为辩护。
张骞乘槎
张骞乘槎
张骞,汉代著名外交家。汉代,今甘肃玉门关以西的河西走廊、新疆地区称西域,在广大的区域内散布着大小三十六国。在当时的北方即今蒙古草原上生活着匈奴族(蒙古族的祖先)。匈奴属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善骑射,性格剽悍,常南下骚扰,并控制着西域的部分小国。西域小国惧怕匈奴的威胁,不得不与其结盟。
西汉武帝时,国力鼎盛,一面派李广等名将出击匈奴,一面派使者出使西域,以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响。武帝派张骞出使鄯善、高昌、楼兰等国。张骞在极其艰苦危险的环境里,计杀匈奴使者。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余年,为加强西域诸国与汉王朝的联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张骞回汉后,因为有功,被封为博望侯。
张骞因为出使西域,建立殊功,以致后人对他予以神化。传说武帝派张骞去寻黄河源头,张骞乘槎(木筏)溯水而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穿过荒无人烟的地带,到达一座人烟稠密的集镇,男耕女织,秩序井然。他走进一户人家,见这家的女主人正在织布,其丈夫牵牛饮水。张骞很诧异,向他们询问:“这是什么地方呢?”
男主人指着牛正饮的河流说:“这是天河。”女主人把支撑织机的一块石头送给张骞,张骞带回后,被见多识广的东方朔认出,说这是天上织女织机下的填石。
后来,“张骞乘槎”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出使远行。
乞浆见女
乞浆见女
唐代诗人崔护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没有考中。于是,他在城中借了间房子,刻苦攻读,准备第二年再考。
到了清明时分,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崔护也暂时忘了考试落榜的不快,兴致勃勃地往城南游览。
崔护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他游玩了大半天,觉得口干舌燥,看到附近花木丛中有一幢房子,就上前敲门,想讨杯水喝。可是等了很久,却没有人开门。崔护心中不免很失望,正想离开,只见一个年轻的姑娘打开了门,瞧了崔护一眼,问:“你是谁呀!干吗敲我家的门?”
崔护拱手说:“我是来长安应试的举子,名叫崔护。今天偶出踏青,口渴了,想讨杯水喝。”
姑娘见崔护长得一表人材,举止彬彬有礼,便利索地搬了张椅子,请崔护坐下休息,然后端来一杯清茶递给崔护。
这户人家的庭院中种着不少桃树,桃花盛开,那姑娘倚在一棵桃树下,羞怯地注视着崔护。在桃花的映衬下,姑娘美丽的俏脸更显得抚媚动人。崔护见了,顿生爱慕之心,与姑娘拉起了家常,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心。姑娘没正面回答他,但从她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崔护知道姑娘也很喜欢自己。
不知不觉,太阳快下山了,崔护见时光不早,便告别姑娘,动身回城。
这以后,崔护忙于读书应考,没有再去。直到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去寻访自己心爱的姑娘。他来到姑娘家的庭院前,不料铁锁把门,不见人影。他非常失望,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在最后署上崔护之名,恋恋不舍地离去。
那么,这一天姑娘哪儿去了呢?原来,清明那天,姑娘跟她父亲到亲戚家去了。几天后,姑娘回到家中,看到了崔护的题诗,才知道崔护来访不遇。她感到再也见不到崔护了,不由失声痛哭。一连几天,她卧床不起,茶饭不思,精神恍惚,最后竟昏死过去。
过了几天,崔护又到南郊寻访。他刚来到姑娘家的门外,就听到门内有老人的哭声,不由非常惊异,忙上前敲门。一个老翁出来开门,问清他就是崔护,便把自己女儿因为思念他而死去的消息说了。
崔护悲恸欲绝,请求再见姑娘一面。老翁同意了,崔护便来到姑娘房中,哭着说:“姑娘,崔护来迟了!来迟了!”
他抱起姑娘的头,枕在自己的臂上,眼泪落到姑娘的脸上。突然,姑娘慢慢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暂时昏迷,并未真正死去。崔护和老翁都喜出望外,老翁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崔护。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乞浆见女”这一典故,用来指艳遇或遇艳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怅和感叹;而用“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马良白眉
白眉马良
三国时,襄阳郡有马氏五兄弟,个个博学多才。马良眉毛中有不少是白色的,因此人们称他为“白眉马良”。在五兄弟中,马良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方面都是佼佼者,因此乡里有谚语说:“马氏五常,自眉最良。”
马良是一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在刘备势力还很弱小的时候就投靠了刘备。刘备取得荆州后,任命他为从事。刘备进军西蜀时,留马良辅佐关羽镇守荆州,并任命他为左将军掾。刘备在西蜀称帝后,拜马良为侍中。
后来,镇守荆州的关羽,中了东吴将领陆逊的白衣渡江之计,为孙权所擒杀。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兵讨伐吴国。
兵至武陵,当地五溪的各部族听说蜀帝兵至,十分恐慌。刘备为了安抚他们,派马良前往联络,要他向五溪的少数民族首领说明这次出兵讨伐东吴、途经武陵的前因后果,并设法请五溪各少数民族派兵相助,至少也不要去帮助东吴。
马良凭着自己的胆识,来到了五溪,见到了五溪少数民族的大首领沙摩柯。
沙摩柯问:“你们蜀汉和我们素无交往,蜀帝派你前来干什么?”
马良先让随从给沙摩柯献上一份厚礼,说:“我们皇上对大王十分钦慕,早就想派使者前来和大王交好。无奈路途遥远,一时不能顾及。这次途经武陵,特派我前来向大王示好。大王如愿归顺,我们皇上答应封你为五溪王,其他各部族的首领也一律封官。”
沙摩柯听了很高兴,说:“那我们当然愿意,不知皇上现在需要我们干些什么?”
马良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说起,一直说到关羽、张飞遭害,战后说:“我们皇上极重义气,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才起兵伐吴。现在屯兵夷陵,大王若能起兵助一臂之力,我们皇上将感激不尽。”
沙摩柯一向敬重讲义气之人,听了马良的话,欣然同意出兵相助。
于是,沙摩柯带着一支五溪蛮兵随马良来到夷陵参见刘备,刘备当即封沙摩柯为五溪王。
刘备见马良出使五溪,不辱使命,对他也更为看重。
但是,刘备这次东征被东吴儒将陆逊用火攻击败,陆逊用计,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刘备兵败,逃回白帝城,马良也不幸死于乱军之中。
后来,“马良白眉”这一典故,用来称誉兄弟中的最出众者,也用于泛指才能出众的人。
【大鸟泣坟的故事】相关文章:
1.大鸟的寓言故事
3.汝坟
5.坟心诗歌
6.坟墓-伤感故事
7.花之坟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