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蒙古的民间故事推荐

2020-04-24故事

  北京城被围困期间,耶律楚材正在北京城里,是金朝留守北京城的辅助官员“左右司员外郎”。北京城破,成吉思汗听说他的名字后,召他见面,“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两人有一段对话如下:

  成吉思汗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辽金是世仇,你是辽朝后裔,我愿意为你向金人报仇雪恨。

  耶律楚材回答:“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我的父亲、祖父已经做了金朝的臣子,既然做了臣子,怎敢仇恨自己的君主!

  耶律楚材的回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他明确表示,他加入蒙古帝国阵营,并不是为了私仇,不是要追究历史上的民族恩怨,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某些人好好学习。

  成吉思汗闻言,也认为他说得对,“帝重其言,处之左右”。

  事实证明:当时正在北京城里,而且是敌对阵营官员的耶律楚材,并没有被蒙古人杀掉。

  有关蒙古的民间故事:以身殉国的右丞相完颜承晖

  贞祐二年,1214年五月,面对蒙古大军的压力,金宣宗完颜珣离开北京,南下河南开封,走之前他命太子完颜守忠、尚书右丞相兼都元帅、定国公完颜承晖留守北京城。

  两个月后,完颜守忠离开北京,南下开封。完颜守忠离开前线,回到后方,到底是擅离职守,还是征得了完颜珣的同意,奉命撤离,史书中说法不详。

  次年正月,完颜守忠在开封病逝,由此可见,完颜守忠确实身患某种疾病,就算留在北京,也不能履行责任,他的南下,可能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坚持工作所致。

  太子一去,完颜承晖担起了负责保卫北京的重担,他找来尚书左丞抹捻尽忠商议大计。抹捻尽忠长期在军中任职,有军事指挥能力,两人商定,完颜承晖事指挥权全权托付给抹捻尽忠,自己总持大纲,负责全局。两人还当面约定,各尽全力,保全中都,如有所失,宁愿同死社稷。

  时隔未久,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率军出降,北京形势急转直下,北京危急。北京城被成吉思汗的大军团团围困,水泄不通,危在旦夕。重围中的完颜承晖,用明矾写成一封密信,派人冒险出城,送到开封。信中,完颜承晖力陈北京的重要性,认为朝廷应当全力救援,不可轻弃:“七斤既降,城中无有固志,臣虽以死守之,岂能持久?伏念一失中都,辽东、河朔皆非我有,诸军倍道来援,犹冀有济。”请求火速增援。

  览此紧急军报,完颜珣下诏回复:“中都重地,庙社在焉,朕岂一日忘也。已驱诸路兵与粮俱往,卿会知之。”同时,完颜珣又有公开信一封,晓谕中都官吏军民,以安定人心:“朕欲纾民力,遂幸陪都,天未悔祸,时尚多虞,道路久梗,音问难通。汝等朝暮矢石,暴露风霜,思惟报国,靡有贰心,俟兵事之稍息,当不愆地旌赏。今已会合诸路兵马救援,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不过,因为军事上的失败,金朝终无一兵一卒抵达中都城下。完颜承晖招集抹捻尽忠等人商讨应对之策。完颜承晖认为,局势既已至此,抹捻尽忠应该履行当初的承诺,战斗到最后一刻,和自己一起尽忠报国,同死社稷。不料,此时的抹捻尽忠早已改变了初衷,支吾一番以后,抹捻尽忠向完颜承晖提议:中都既然守不住了,我们白死无益,应该放弃中都,率军突围南撤,保存实力。

  完颜承晖闻言大惊,关键时刻,战斗到最后一息与北京城共存亡的主张,已经无人支持,环顾左右,完颜承晖孤掌难鸣。此时的抹捻尽忠手握兵权,完颜承晖拿他无可奈何,已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上一篇:著名写景的散文推荐下一篇:傻驸马,古代民间故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