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如果还活着,他不会希望我们都是他,我们也不可能都是他。他并不期盼所有人都跟他走同样的路,不要求每个人都跟他做一样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他做得一样,但是,他希望我们每个人的胸中都存放着一颗爱心。下面我们为你带来雷锋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雷锋的故事篇一
雷锋是一个顽皮的年轻人。团山湖农场买了两匹马,一匹是大白马,另一匹是小黄马,用来拉犁种旱粮。当时场部在呆山庙里,马厩离庙门口不远,请了个老倌子负责饲养。雷锋是个见了什么都想学学的人,他对骑马发生了兴趣。开始,看马的老人家不许他学,怕摔伤了他。雷锋便趁人不备时偷着骑了一次,结果狠狠地摔了一跤。这件事被告到团支书那里,雷锋向看马的老人家做检讨,说自己学骑马也是想多学一门本事,将来能为国家多作一份贡献――这样的动机,让人无懈可击。
不久,农场有了拖拉机,两匹马也就“失业”了。农场的年轻人都想学骑马,几个人上去都摔了下来。雷锋又按捺不住,纵身上马,也被当众摔倒在地。不服气的雷锋,发誓一定要学会骑马。于是,他几次三番地去“磨”看马的老人家,求教一些骑马的秘诀。
终于雷锋知道了应该先和小黄马培养感情,于是他每天带它去吃草饮水、帮它梳毛……雷锋终于学会了骑马,每到下工时间,他就骑着小黄马在湖边散步。
平时,雷锋依然利用骑马的技能“为人民服务”。团山湖农场共有五个工区,信件和通知都是靠步行传达。雷锋学会骑马后,就把这些活儿包揽了。这段骑马的日子,应该是雷锋最自在、最潇洒的时候吧。
这一天是1958年3月10日,《治沩工地报》的编辑熊春祜用颇有文学色彩的笔调记录了雷锋学会开拖拉机的情景:
那天,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嫩草上的露珠晶莹放亮,整个农场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更显得生机勃勃。听说小雷今天试车,场里的工作人员都跑去看,连炊事员也去了,十多个人排成一线,像为他举行试车典礼似的。车上有两个座位,平时陈师傅坐正位,小雷坐在侧边。今天互换了位置,小雷坐到正位上来了……只见他把右脚往下一踩,拖拉机便突突响了,接着把踏离合器的左脚慢慢抬起,车轮向前滚动,五铧犁后面出现五道弯弯的泥浪。他像第一次驾驭脱缰的野马,心有点慌,机身忽左忽右,后面的泥浪歪歪曲曲,小雷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他定了定神,很快地把住方向盘,拖拉机终于按照他的意图平稳地前进了。
农场的同志都很高兴,场长李庆发叫伙房加了两个菜,祝贺小雷试车成功。小雷别提有多高兴了,吃饭时还在回味试车的事,同志们给他敬菜,他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连身子也没动一下。大伙见他那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
饭后雷锋即向熊春祜请教怎么写文章来记叙今天学会开拖拉机的事情,并连夜赶写出来。在熊春祜的帮助下,文章被送到县级的报纸《望城报》。六天后,3月16日,雷锋写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就发表出来了,这篇类似于记叙文作业的文章,成为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一文的发表,似乎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在治沩工地中,爱看英雄题材小说的雷锋在和望城县委组织部的彭正元一起散步时,认真地谈起自己的“作家梦”,他希望自己也能把“改天换地”的现实用文艺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久,雷锋又受到高玉宝写作《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约写十万多字,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熊春祜是少数看过这些初稿的人,但他印象中这些书稿后来被遗失了。《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的一些片段。
雷锋去世后,从他留下的文字的文笔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一个有潜质的文艺爱好者。小学时,雷锋就已经是文艺骨干,能说会唱,喜欢看书,以后还在县报上发表了文章。具有高等小学学历的雷锋,在那个年代也是属于稀罕的“小知识分子”了。这些也是他后来可以有《雷锋日记》遗世的原因吧。
《茵茵》是雷锋所写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雷锋还写过几段零散的“小说短章”,只有《茵茵》有头有尾,是创作而不是自述型的写作,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
有趣的.倒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是否隐含了与团山湖时期的雷锋有过一段情感经历的王佩玲的影子呢?――这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另一首写于团山湖的《南来的燕子啊》,是雷锋的一首新体诗歌。雷锋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积极、可喜的变化。在当时,这种歌颂型的抒情手法极为流行。
雷锋的故事篇二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的故事篇三
雷锋的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时,当年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总务股长陈日东就站在雷锋旁边,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来,才1.54米,量体重54公斤。给他体检的是个老医生,摘下老花镜说,‘雷锋,你的身长、体重都不合格。’雷锋回答,‘这两天感冒,今早到现在还未吃饭。’当时我还在旁边说,‘小雷,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早晨我们不都是吃了两个酥火烧、一碗酸菜吗……’”
雷锋一句天真的话逗乐了体检医生伍哲明。他笑着对雷锋说:“你肚子好大呀!一顿饭能吃两斤。”雷锋却十分认真地回答:“医生,我真的很能吃。”
体检后,雷锋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对他们说:“如果不给我换军装,我就穿便衣去。”雷锋那种对参军的执著态度和决心,让焦化厂的领导李钦荣于心不忍,松口同意他去当兵,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因为雷锋是生产骨干。
雷锋再把进攻的路线锁定在辽阳市武装部和接兵部队。他特意向厂里请了假,从弓长岭走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武装部,几乎天天都去哀求。为了等着见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他甚至在值班室里蹲了一宿。
连续几天,终于见到余新元,雷锋发挥他的优势,缠着他讲自己的苦难史,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并把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吸引过来听雷锋讲家史。
让余新元没想到的却是,第二天雷锋就拎着一只棕色小皮箱跑到兵役局里来,说,“政委,我把这点家当都带来了,这回我走定了,叫当不叫当都这样了!”
他放下皮箱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到处抢活干,以少见的固执与坚决,让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
接下来为雷锋做说客的人增加得更多,除了矿上的领导,甚至连担任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替他说情了,因为他每天为各房间打扫卫生,宣讲参军愿望――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甚至与余新元的爱人田儒文(当时的辽阳医院外科医生)也相处得跟亲生母子似的。
余新元更被雷锋的决心所感动,打算帮助他,为这件事他找了辽阳市市委的书记曹奇,向地方政府汇报了雷锋想当兵的这个难题。雷锋是普通公民,当他的问题部队解决不了时,地方政府的支持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作用。
曹奇认为这样的好青年虽然身体条件不合格,但政治条件合格,同意并支持去当兵。有了地方的支持(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借口),余新元于是“设计”让雷锋先去新兵营当“便衣通讯员”,让他直接去接触部队的接兵干部。
余新元直接找了新兵营教导员李恒基:一开始,李恒基依然要坚持原则,余新元就再找戴明章商量体检如何通过的问题,戴明章担心体检表的问题。
余新元只好再想办法,去找主检医生吴春泽,吴不肯签,担心犯错误,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很纯正的。
最后还是余新元想到一个权宜之计,他在“甲乙丙丁”几类表中,填了份“丙”字表,因为每一百个兵里有五个预备数,如有人到部队里复检不合格,地方上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以再补两个。这样,雷锋终于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候补名额。
【雷锋的故事在线听大全】相关文章:
6.化石吟张峰在线听
7.《雷锋的故事》
8.雷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