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

2020-04-25故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我国是最早的农耕发达国家之一,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天时的作用。《韩非子》中说道:“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北魏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也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天时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天”是什么呢?按现代的说法,“天”指的是宇宙和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大气层中出现的种种气象现象,阴晴冷暖、雨雪风霜,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比如,今年五谷丰收,我们说“老天爷帮了忙”;要是减产歉收,我们就说“老天不开眼”。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天”指的是气象条件,说得确切些,指的是农业生产的气象条件。天时的“时”,农业活动的“时”,不是简单地指时间历程,它要求能反映出农业气象条件,反映四季冷暖及阴晴雨雪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之中的节气,是表示一年四季天气变化与农业的生产关系的。

  在我国古代,节气简称气,这个“气”,也就是天气、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已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节气就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位置,以及地球自转轴(地球南北两极的连线)和公转轨道(黄道面)斜交成的角度而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就使得太阳光射在地球上的位置有时偏南,有时偏北,有时又直射在赤道上。这样,就引起了气候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面的圆周角是三百六十度。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太阳直射在地球不同位置的气候变化情况,每隔十五度,划分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约十五天。这样,每个月就有两个节气,一年十二个月,刚好合成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十二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十五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节气表示气候情况的变化,二十四个节气就是按照一年气候的变化情况,平均划分为二十四个阶段的意思。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来划分一年四季;“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热、最冷的`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为了便于记忆,祖先们根据上面节气名称的顺序,编写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著相连,秋处霉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节气歌,每句中除一两个字外,其余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如第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除天字外,其余各字就是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其余的各句也可以照此类推。

  【夏至气候特点】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2]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由来】相关文章:

1.夏至的由来

2.夏至的由来与习俗

3.关于夏至的由来

4.二十四节气谷雨的由来

5.夏至的由来及其民俗

6.24节气夏至的由来

7.夏至的由来和习俗

8.夏至的由来短一点的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由来下一篇:小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