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的故事

2020-04-27故事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雪中送炭的故事,欢迎大家浏览。

  雪中送炭的故事

  辽宋金王朝更迭的三百余年间,我国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温暖向寒冷、再向温暖的.变化过程。而北宋时期正是气候向寒冷转变的时期。故而,虽然北宋都城开封在黄河之南,但到了冬天,仍多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一般贫苦百姓之家难免忍饥受冻。如乾德二年十二月,京师下大雪,宋太祖“设毡帷于讲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视事”,还觉得很冷。宋太宗淳化五年十一月,有天气“大寒”的记载。至和元年正月,“京师大寒,民多冻馁死者”。宋真宗咸平六年十一月,因为天气“苦寒”,真宗下令“诸路休役兵”。

  在寒冷的冬天,皇帝往往赏赐一些物品来帮助百姓御寒,从而出现了“雪中送炭”这样的幸事。据《宋史》载,宋太宗淳化四年,为表现京城祥和气氛和自己的仁君形象,故而在二月壬戌,太宗“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碰巧这天雨雪交加,天气非常冷,因此,宋太宗立即宣布,派遣“中使”再赐京城“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孤寡老人有了米炭,就等于有了生活的希望。于是从宋太宗开始,“雪中送炭”的故事就流传开来。而为了宣扬德政,宋朝历代君主中这样的举动并不少见,真宗、哲宗等朝都曾有过。冬季救寒更为迫切的是能够买到低价的柴炭。为此,宋廷常将官府的柴炭减价出卖,以惠贫民,“遇炭贵减价货之,即京师炭价常贱矣”。而“雪中送炭”也成为宋人对朋友过冬最好的馈赠,如范成大曾作《雪中送炭与龚养正》(注:其中有诗句“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借助“送乌薪”来表达对朋友的问候。高登也曾因“雪寒官冷家乏薪炭”而作文向朋友求救:“雪中送炭从来事,况尔羁躬觅蠧椽。”

  雪中送炭的简析:

  【拼音代码】: xzst

  【近义词】:雪里送炭

  【反义词】:落井下石、投井下石

  【灯谜】: 最及时的帮助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帮助及时

  同名菜品:

  选料:

  鳝背400克,鸡蛋(用蛋清)2只,熟火腿瘦肉末子少许。

  调料:

  黄酒3匙,葱花、姜末、蒜泥各半匙,酱油3匙半,白糖1匙半,味精0.3匙,白胡椒粉少许,猪油、豆油、麻油各1匙,45°水生粉2匙,生油100克。

  制法:

  1.将鸡

  蛋清放在洁净的盘中,用方竹筷三、四根平放着搅起蛋清,进行连续搅打,使之蓬松如雪花状,然后放在盘中,中间捅一较大的凹坑,上笼用中火微汽蒸至膨大,更洁白细腻,把火腿末撒在上面,待用。

  2.烧热锅,用冷油滑锅后倒出,留少量猪油,放葱花、姜末、蒜泥(少许)煸香,再放鳝背煸炒,至变色、去腥,加黄酒、酱油、白糖、味精,烧沸后下水生粉勾糊芡,淋上油增光,盛入雪花堆的凹坑中,在鳝糊中揿一个凹坑,在坑内放蒜泥,撒上胡椒粉。取净锅放麻油烧热,浇在鳝糊坑中,上桌即成。

  特点:

  黑、白、红色彩鲜明,软、糯,滑滋味鲜美。咸中带甜,蒜香扑鼻。因鳝背色黑如炭,装盆后浇热油,产生“嘶啦啦”响声,犹如木炭燃烧时产生的响声;外围由雪花般蛋泡簇拥,故名“雪中送炭”。别有一番情趣和寓意。

  关键:

  1.黄鳝有较重的泥土腥味,必须用高温油煸透去腥,而且要多用葱姜蒜及麻油等调味。

  2.烧沸后就勾芡,不宜多烧。勾芡要用糊芡使鳝丝与卤汁能融为一体。

【雪中送炭的故事】相关文章:

1.关于雪中送炭的故事

2.雪中送炭阅读答案

3.《雪中送炭》阅读答案

4.雪中送炭的感人故事

5.雪中送炭的诗句

6.用雪中送炭造的句子

7.关于雪中送炭的古诗

8.《雪中送炭》 阅读答案

上一篇:咏茶古诗词大全总结下一篇:雪中送炭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