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长人短己的励志人物故事

2018-10-22故事

  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推荐陈寅恪担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陈寅恪刚留学回国,他才三十岁挂零。而当时,清华大学国学院里有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三人任导师,他们是学富五车、闻名遐迩的国学大师。清华大学校长曹祥云对聘请陈寅恪当导师心存重重疑虑。考虑再三,他便去梁启超府上,问梁启超:“陈寅恪是不是博士,有没有重要著作?”梁启超答复:“陈先生既不是博士,也没有什么著作。”

  曹祥云听后摇头说:“陈寅恪既非博士,也没有著作,怎能在清华园与汝等大师同任导师呢?”梁启超顿时爽朗地笑了笑,诚恳地说:“可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啊!他小时候在南京就读私塾,学得很好。在其父亲的指导下,他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览经、史、哲典籍。后来,他先后就读过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等政治学校。他掌握了英、法、日、德等十几种外语,还具备阅读蒙、藏、满、西夏多种语文的能力,他在梵文和巴利文方面特精。他国学基础扎实深厚,国史精熟,又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大量吸取,中西文化结合,故他对很多问题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另外,我们怎能以博士头衔来论学问呢?我梁某人没有博士头衔,不也照样当导师吗?至于著作,我梁某人可谓著作等身了吧?但在我看来,我所有的著作,还没有陈先生写的寥寥几百字有价值呢!”

  曹祥云听后,点头同意,破格聘请陈寅恪进清华国学研究院当导师。陈寅恪与王国维等三人平起平坐,并肩前进,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

上一篇:把阳光加入想象的励志人物故事下一篇:找一个替身去听课励志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