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以海的历史故事

2018-12-03故事

  朱以海被称为明义宗,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明朝的皇帝,顶多算是明朝的监国王爷,而且还是明朝已经灭亡之后,南明残余势力的监国皇帝。

  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清军攻破他所在封地衮州,他的哥哥鲁王自缢身亡,而他自己则是躲在死人堆里,得以逃出生天。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朱以海继承了自己哥哥鲁王的封号,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月,李自成便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朱以海被授命镇守台州。清朝骑兵入关,发兵南下清缴名明朝残余势力,南京城被攻破。朱以海等人南逃,在此期间被文武大臣推上了监国王爷的位置,是为监国鲁王。因为早在他上任之前,唐王朱聿键就已经继位称帝,所以这个监国鲁王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加之支持唐王的人比支持他的人多,所以朱以海最后又被迫退位。等到朱聿键被清军杀死之后,许多明朝大臣又依附于他,奉他为正统,他这个监国鲁王才算是有了根基。

  末代皇帝的谥号通常由下一个王朝的皇帝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朱以海的谥号义宗,是由台湾府人朱一贵上的谥号。

  朱一贵称自己是鲁王朱以海的孙子,起兵反清,建元永和,追封鲁王谥号侍天制道恭和襄定献文敬武明德肃仁成皇帝,庙号义宗。所以朱以海本人并没有当皇帝,但是却有人为其上庙号。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当时起义军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扯上了朱以海的名头。至于首领朱一贵到底是不是朱以海的孙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不过不管是不是,都不妨事。

  朱以海此人最为礼贤下士,尊重人才。这是古时候许多明君所具备的品格,不过放在朱以海这儿就不是优点而是缺点了。

  张岱评价朱以海:从来求贤若渴,纳谏如流,是帝王美德。若我鲁王,则反受此二者之病。鲁王见一人,则倚为心膂;闻一言,则信若蓍龟,实意虚心,人人向用。乃其转盼则又不然,见后人则前人弃若弁毛,闻后言则前言视为冰炭。及至后来,有多人而卒不得一人之用。附疏满廷,终成孤寡,乘桴一去,散若浮萍;无柁之舟,随风飘荡,无所终薄矣。鲁王之智,不若一舟师,可与共图大事哉!

  这其实非常的形象,他名下所谓的贤才不少,他对这些人也非常倚重。但是问题时,他耳根子软,且没有定性。每每有人建言,他都会听从一二,而不去考虑谁的意见更符合当时的实际。

  就拿张明振来说吧,张明振给他提建议,让他形三分天下。首先在福建建立基地,进而通过自己监国的名义招揽人才,增强己方力量。并且承认永历政权,从而利用永历政权拖住清军的力量,己方则暗自积聚力量。由此形成清廷、永历、鲁监国三分天下的态势,等到拥有足够的力量之时,则选取清廷薄弱的地方开始进攻,扩大势力,这样一来明朝复兴有望。

  在最开始的时候,张明振的建议得到朱以海的采纳,而鲁监国政权的势力也的确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最终朱以海却并没有坚持这一战略,反而陷入了与永历政权争夺正统的漩涡之中,最后消磨掉彼此的力量,反而让清廷捡了便宜,从此复明无望。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品格,但是若是三心两意,朝思暮想,那么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上一篇:老子留下五千言历史故事下一篇:内战烽烟的世界历史故事